十月金秋,在河南卢氏县境内的黄柏岭洛河西子风景区段,数根钢榄悬空横拉在两峰之间,钢吊篮正有序地往来两岸运输。再过不久,这里将会架起一座横跨两岸峭壁之上的“彩虹”,它就是国内首座重载单钢拱桥——洛河大桥。
蒙华铁路途经的豫西风景区,峡谷溪流中不允许立桥墩。两岸均为陡峭的山峰,倾斜最大角为53度,没有场地建悬索与斜拉桥基桩。独特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一跨单拱桥”成为最佳设计方案。
“洛河大桥一跨220米,单次承重5000吨,平均一米荷重22.7吨,是蒙华铁路重难点工程。”担负施工的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蒙华项目经理雷建华说,“同时,它的施工难度也是罕见的。”
180米宽的洛河两岸皆为高峡,往来施工要靠运输船,从山这头到山那头,直线距离短短几百米,但往来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加之施工地处风景区,不能通航,造成施工没有任何运输通道可用。同时,钢管拱安装吨位超大,一次吊装重量就达220吨。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建设史上荷载最重的单跨钢拱桥,对建设者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先从施工平台开始入手。
“仅一个13亩大拼装钢拱梁的场地,50多人用15台各类机械就干了半年,愣是在峰顶削出一块平地。”项目部副总工程师段君良说。
洛河大桥基础建设的混凝土运送,最初也困扰着施工人员。通常,混凝土是渗水拌合物运送,按原理必须从下往上泵送。如果从上往下运送,会产生离析,造成水往下跑以及各种材料分离的状况。
一开始,曾考虑用吊索送,经测试,这种方法运输时间太长,还没等浇铸,混凝土就已变成一堆废料。怎么办?大家群策群力,反复试验,最终发明出一种土洋结合的办法——混凝土反向运送法。
先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尽量减少离析,用铁串桶进行上下运输,然后将搅拌罐体吊放在下面桥基上方,进行二次搅拌。从上往下运输混凝土,一次仅需2分钟,一天可达1000立方米。
由于桥梁荷载大,设计的钢拱吨位也是超大。在黄柏岭施工场地,数根拱桥钢肋已经做好。为严格控制对位精度,整节钢肋只能在地面先拼接好,然后进行空中吊装。“一次吊装重220吨,需要对缆锁功能重新进行设计、检算和调试。”段君良介绍。
在野外进行如此巨大的钢管拼接,不是工厂标准化生产,基本是手工作坊式,给现场组装带来的困难也不小。
目前,洛河大桥建设正有序推进。12月31日,整个钢拱将合龙。谢永彬 矫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