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林铁路有着一群专门攻难克险的“钢铁侠”。他们在青藏高原:既战超高地热,又斗冰碛洪水;既爆破坚硬岩石,又应对岩石自爆……而这些,正是修建拉林铁路难于青藏铁路的高风险、高难点所在。
地热
根据勘探地质资料,预计桑珠岭隧道一号横洞要掘进到800多米才可能出现较低温地热。然而中铁五局施工人员在一号横洞掘进到70米处就提前遭遇了超高地热,高温岩石达89.9摄氏度。尽管事先已经有预判和防治预案,可是这样早地发生,还是有点让人措手不及。
有的员工是第一次在隧道施工中遭遇地热,不以为然:不就是有点热嘛!他们不但不知道怕,还乐观地说:高原本来就寒冷,这下可以用上免费的“暖气”了。有人往干热岩石上浇水,立刻听到发出滋啦啦的声音。他们擦着身上的汗笑着说:这可是不要钱的桑拿啊!
停工!这是指挥者最不愿意下达的命令,可是这时中铁五局拉林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文庭亚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停工后撤的命令。
桑珠岭隧道位于雅鲁藏布江桑加峡谷地区,海拔3572米,隧道正洞长16449米,3个辅助横洞长6211.77米。超高地热是该隧道施工最大风险,如果隧道内发生水热爆炸、高温井喷,后果不堪设想。这个隧道被列为拉林铁路控制性重难点工程之一。
地热报告很快送到中国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总指挥长王建盛立刻带着地质专家,连夜驱车二百多公里赶到工地“会诊”。在总指领导和专家指导下,中铁五局指挥部很快制定了隧道高地热施工新方案。他们加强地质钻探和岩温实时监测,及时预判岩温变化,预防突发性超高温岩热灾害;隧道掘进爆破改用耐高温的专制炸药和导爆索,防止因高温炸药出现意外和导爆索软化失效……
项目部给现场工人增发高温补贴。员工说:冬天在高原极寒之地,洞内洞外冰火两重天,我们拿着高温补贴在工作,不畏严寒战高温,这种奇特感觉真是难以想象啊!
勇敢不是战胜地热的唯一方式。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科学的、人性化的安全防护措施,桑珠岭隧道取得月成洞110米的好成绩。
冰碛层
青藏高原就是这么奇特——在那巍峨的高山之中,有的包含着火,有的却裹挟着冰。
刚刚经受“火”的洗礼,他们又面临着冰的考验。中铁五局在藏嘎隧道遇到了冰碛层这个“拦路虎”。人所共知,打隧道不怕硬就怕软。冰碛层软得如一滩砂砾烂泥,挖一点塌一点,难以成洞。文庭亚在现场,同志们劝他离掌子面远一点,前面危险。文庭亚一听就火了:“我是指挥长,不往前站了解情况,怎么指挥?那不成了瞎指挥了吗?”
遇到冰碛层,若盲目开挖,有可能引发突泥冒水,造成隧道大面积垮塌,甚至毁了整个隧道。文庭亚不得不再次下达停工的命令。
在因遇冰碛层施工受阻的日子里,文庭亚一方面要求作业队继续打孔钻探,进一步探明冰碛层的厚度、构造等地质状况。另一方面,他查阅资料,研究解决方案。不查不知道,一查才明了,这是铁路隧道施工史上第一次遇到冰碛层,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文庭亚和指挥部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重新制定了施工方案,并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藏大学的技术专家逐条进行评审,提出评估意见,进行完善。最终,他们采取帷幕注浆的方式,向冰碛层钻孔强注加入水玻璃的水泥浆,使冰碛层预先固化一段,然后进行开挖;接着再注浆固化,逐步掘进。
为赶上耽误了的工期,中铁五局投入800余万元,从国外进口钻注一体机,使隧道冰碛层段月成洞达到21米,超过了方案设计要求。
岩爆
战过高地热、冰碛层后,桑珠岭隧道遇到强岩爆的报告送到文庭亚面前。
如果说高地热、冰碛层是一个固定的存在,可以集中力量从容应对。那强岩爆就是“突如其来”,尽管也有早期预判,但却不知道掌子面上哪块岩石暗藏杀机,会突然爆裂伤人?可是,文庭亚这回却胸有成竹。
原来,中铁五局决定文庭亚任拉林铁路指挥长后,他就认真研究了拉林铁路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事先对可能遇到的强岩爆做足了功课,专门制定了针对强岩爆的施工方案,并请中国铁路总公司拉林铁路工程总指挥部组织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完善。他们采取超前地质钻探预报,及时掌握地应力状况,进行爆前安全防护;采用进口三臂液压凿岩台车进行全断面机械化开挖作业,降低施工人员面对岩爆的危险……
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护达到了防爆级别。只见他们进洞作业时,头戴防弹钢盔、身穿特制黑色防刺防爆服,脚踩长靴、手戴护套、眼戴护镜,一个个成了真正的“钢铁侠”。有的人还模仿起机器人走路的样子,逗得大家开心大笑。工人们不无得意地说:有了这身盔甲,我们真是刀枪不入啦!
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岩爆对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威胁和施工进度的影响。目前,桑珠岭隧道岩爆地段月成洞70米,达到了计划标准。
洪水
明则特大桥是拉林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全长3375.55米。项目部2015年6月进场后,制定的施工方案三次被指挥部退回。项目经理罗凛实在不知道错在哪里,亲自上门去请教。文庭亚说了两个字:“汛期。”
罗凛不明白,方案已考虑汛期的影响,将工期排在2017年完工,这已经是满负荷工作量了。
文庭亚说:“你只考虑到大桥施工本身,而没考虑到大桥所在的这条雅鲁藏布江的影响。大桥共105个墩台,其中44个在雅鲁藏布江中,这才是该桥施工的重点、难点。”
文庭亚拿过他查到的水文资料告诉罗凛,雅鲁藏布江从海拔53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冰雪山岭发源,支流众多,截止国境线年径流总量为1100亿立方米。枯水期河水为冰川融水,汛期洪水由暴雨形成,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工期拖到汛期,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必须集中优势人力资源、机械设备,利用一个旱季施工,抢在汛期之前完成。
项目部很快重新调整了施工方案并经过指挥部方案评审会批准,于2015年11月试桩。同年12月30日,以明则特大桥77号墩3号孔桩为样板,项目部成功灌注第一根桩基,以此拉开“大战三十天,完成水中墩桩基”的劳动竞赛。今年6月2日,赶在汛期之前,项目部完成了墩台施工任务。7月中旬,雅鲁藏布江干流突发洪水,一夜之间水位暴涨2米多。8月2日,洪水再次袭来,干流上游决口,村庄被淹,拉林铁路许多在建大桥遭受损失。而明则桥则成为拉林铁路全线唯一没有受到洪水灾害影响的大桥,像“钢铁侠”一样傲然挺立在雅鲁藏布江上。
这就是中铁五局拉林铁路“钢铁侠”的故事。拉林铁路仍在建设,“钢铁侠”们也在继续着攻难克险的动人故事。 李康平 侯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