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07日
黄土地上闪耀的人间真情
——浅析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文关怀意识
文章字数:1,125

□ 任萱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

  生于黄土,长于黄土,归于黄土的路遥,在他短暂的四十二年间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譬如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平凡的世界》。在他“平凡人”的视角下,为我们淋漓尽致地诠释了黄土地上人们的精神状态。他用博爱的情怀始终关注着底层人民的艰难困苦。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深刻体会到黄土地的厚重与宽广。
  亲情中的关怀意识。首先体现在:孙玉厚、孙少安对于孙少平“揽工”职业选择的理解上。作为老农民的孙玉厚,他没有因为儿子分家后家庭重担落在他身上而阻止孙少平的外出“揽工”,而是让少平做自己想干的事。作为哥哥的孙少安,刚开始时对于弟弟的选择很不理解,认为少平是为了逃避分家后全家的重担。然而最终他了解到了少平的想法,从而尊重他的选择。其次,则表现在孙少安对孙少平“揽工”生活的关怀。当孙少安来到黄原看到弟弟破烂的被褥时,叮嘱他:“一定要把被褥换了!你尽管揽工,可终究是出门人啊!”并且临走时留下一百元钱。最后,则表现在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的田润叶对孙少平日常学习、生活的关怀上。当孙少平上学期间,田润叶到学校给他送粮票,让他去换些细粮。而且当孙少平在黄原“揽工”时,田润叶趁他不在的时候给他换了一套新铺盖。正如文中所写:“他看见,麦秸草上的铺盖焕然一新,一块新褥子压在他的旧褥子上……一切都像童话一般不可思议!”
  友情中的关怀意识。主要体现在田晓霞对孙少平学习的引导上。高中时期的孙少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认识了田晓霞。并且在高二时,有幸与她一起到原西演话剧。在此途中,她俩逐渐相识相知。田晓霞认识到孙少平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农村青年,所以就引导孙少平看一些先进的书籍和报刊。从此拓展了孙少平的思想境界,让少平认识到“一个中学生就要开始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目前发生了些什么事,这是很可悲的……”
  普通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关怀意识。首先体现在孙少平在黄原揽工时,村书记的爱人对他的同情上。在黄原揽工时,由于孙少平没有背过石头,所以在干活时双手被石头磕出了血。她看到后,便询问他以前做什么工作。当得知孙少平以前教过书时,遂让少平去做较为轻松的活。其次,表现在孙玉亭对于田二父子的同情上。由于田二傻,所以被孙玉亭被拉到批斗会上批斗。而当孙玉亭看到和自己一样穿戴破烂的田二父子在夜晚中胡逛时,他的心中产生了一种苦涩的味道,并且带着他们一块回到田家圪。
  整部作品中充分向我们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同情、怜悯和慈爱,而且这种怜悯和同情,不是那种向下俯视的施舍,而是心怀敬意,他为我们展现了在平凡世界中平凡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意志。在这片土地上,坚韧而质朴的“黄土地精神”是人们在现实环境下自发的抗争意识,也是在沉重的苦难中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