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3日
党徽在闪耀
——记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赵一林
文章字数:1,364
  有人说他憨厚老实,把吃亏当作一种福气;有人说他过于严苛,把共同打拼的兄弟同事不当自己人;还有人说他不像领导,什么苦差事都揽在身上,冲锋在前。但他却说:“我是党员,理所当然要站在最前面。”
  赵一林,2001年参加工作,现任中铁一局电务公司五分公司总经济师,同时兼任郑州地铁城郊线信号工程项目副经理。15年来,他扎根施工一线,先后参建了鄯乌自闭、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改等15个工程。他不畏艰苦,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先后3次获得电务公司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1次“优秀指导老师”荣誉,成了员工群众心中的学习典范。
  扎根一线 十五年历练如一日
  2001年,赵一林在鄯乌线自闭改造工程当见习生。5月的新疆吐鲁番,大风肆虐,飞沙走石,最高气温达摄氏40度。他跟着工班长白天下工地做施工,晚上加班看图学技术,皮肤晒得黝黑发亮,每次从工地回来总是灰头土脸,几个月下来,和他一起来的几名同学都相继离开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提起这段往事,赵一林记忆犹新:“其实我也犹豫过,好在知道工程单位就是这样的性质,别人干不了的我也能干,而且必须比他们干得好!”
  就这样,赵一林不抱怨、不气馁,施工中遇到难题,他虚心请教,不耻下问,把课本上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现场。凭借这种执着敢拼、谦虚好学的精神,没几年时间他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菜鸟”成长为技术能手。
  初战地铁 善思笃行敢为先
  2009年,赵一林跟随项目团队转战地铁。初次进入地铁领域,作为技术主管,虽然他早前补了很多“理论课”,但施工经验还是明显不足。“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施工准备阶段,他把“家”安在了现场,早出晚归,带领技术人员在现场来了个“地毯式”的调查。可没几天,就有几名技术人员打起了退堂鼓,觉得做好关键点的调查就好,没必要“兴师动众”。作为党员的他,没有埋怨其他人,依然坚持每天的调查工作。
  善于钻研的他,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优化电缆敷设的施工组织方案上。经过扎实的现场调查,赵一林的方案“新鲜出炉”,细化了关键工序,具体到每一根光电缆的运输存放位置、端别、长度、顺序以及详细的配盘表和施工要点说明。在他的组织策划下,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19个站的光电缆敷设,使设备调试得以提前进行。 
  逐鹿中原 带头冲锋当表率
  2012年,他主动请缨,担当起了开辟郑州地铁信号市场的开路先锋角色,挑起了郑州地铁1号线信号项目总工的重担。他深知管理就是管人,他下定决心:“要做先锋、当模范,才能成表率,才能管住人,当好技术管家。”
  信号系统施工中需敷设信号光电缆累计1200多公里,安装电缆支架和接地扁钢68公里。为了保证工期,赵一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技术团队立足创新、攻坚克难,拉缆定测,与作业人员同吃住、同施工。他反复沟通协调交叉作业带来的施工干扰,细化工序,明确分工,提前做好施工组织,随时随地靠前指挥,他说:“作为项目领导,得让员工觉得你的心和他们在一起。”
  针对电缆托架定位影响工效的问题,赵一林反复琢磨,设计制作出一套轻快的小推车,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制作的QC课题在陕西省质协发表。在他的带领下,全线电缆支架安装提前了20天完成,项目团队先后被评为“郑州市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河南省安全文明工地”,并获得“河南省建设工程中州平安杯”荣誉。
  赵一林就是这样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他胸前的党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尚永超 牛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