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7日
打造“脊梁骨”工程
——中铁一局济青高铁项目建设纪实
文章字数:2,841
  新建济南至青岛高速铁路全长308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由地方控股建设的高铁、国家“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山东省快速铁路网的“脊梁骨”,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高度重视。山东省委、省政府曾召开9次会议专题研究济青高铁建设工作。铁路沿线集中了山东省60%以上人口,其建设也受到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
  中铁一局承建济青高铁9标,线路长约41.22公里,合同价24.2亿元。自2015年12月18日进场以来,项目部按照业主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坚持“高标准起步、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达标”的要求,精心组织,快速推进,截至4月25日,累计完成产值3.85亿元,在业主今年一季度11家施工单位绩效考核中名列前茅,被评为“百日劳动竞赛活动”红旗施工单位。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一季度完成投资计划548%,均位列全线第一。 
  

高标准起步

 
  2015年底开工,2018年底通车,济青高铁建设可谓工期紧、任务重。2015年12月20日,济青高铁工程全线开工动员。
  动员会上,济青高铁公司董事长姜长兴、总经理李贵祥要求各参建单位: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共建济青高铁百年工程;精心组织,同步安排,快速实现工程建设全面开工!
  “中铁一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为和,总经理马海民多次叮咛要努力将济青高铁打造成干事创业的阵地,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奉献齐鲁人民的平台。五公司总经理余维东要求将济青高铁打造成标杆项目和优秀项目。”4月20日,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五公司副总经理梁战喜告诉笔者。
  项目部参照业主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完成了制定《标准化场站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主要和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以及主要技术工种作业卡片等工作;同时,按照济青公司要求编制完成了技术交底书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项目部贯彻执行济青公司“同步安排生产、生活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扎实推进各项大临设施和驻地建设工作,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项目部及所属土建分部的驻地建设。今年1月1日,项目驻地达到生活、办公条件。1月15日,项目中心试验室一次性通过济青公司验收;2月2日,2号、3号拌和站通过济青公司验收;材料厂、加工场等也按规定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
  3月16日,济青公司总经理李贵祥对中铁一局管段督导检查后称赞:中铁一局临建标准高、组织有序、施工进度快。 
  

高效率推进

 
  这是一场未曾预料的“极速之战”,很多员工还经过了一个心路变化历程。
  梁战喜回忆,以为年底了业主先搞个仪式,年后才动起来。谁知,全线动员会才过4天,就有4个标开始钻孔,这一下子触动了他的神经。同时济青公司副总经理赵世国打来电话:“一局是老品牌,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语重心长却“压力山大”。梁战喜意识,济青高铁建设将是一场思想意识转变、管理理念和方法必须持续创新的攻坚战。为了改变观念,项目部持续一个月每天组织两个小时全员学习,掀起了一场洗头换脑、转变观念、理解制度、学习管理的“头脑风暴战”。与此同时,项目部调整了促进全面开工的工作思路。
  征地拆迁先行。项目部实行“征拆工作小组总牵头,其他部门协助支持”的工作机制。“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其他领导分片包干”,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并执行每天征拆通报会制度,项目部迅速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联动的工作局面。此外,项目部与各分部,分层对接,加强与当地各级政府沟通,深入了解当地村情、民情,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中铁一局还派出1名三副总师到项目现场蹲点,帮助指导征拆工作。
  项目部党工委专职副书记吴以顺介绍:“由于济青公司征拆部和潍坊、昌邑、高密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征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12月,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奋战征地一线,20天内完成红线内和施工便道所有勘界清点工作,本标段成为全线完成勘界清点的首家,并且工作进度一直领跑全线。3月2日,中铁一局在业主济青高铁全线征地拆迁工作推进视频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在征拆方面,济青高铁的建设充分体现出地方控股铁路建设的优势。开工前,省委省政府就明确了建设目标,省发改委、交通厅、国土厅、林业厅等部门以及沿线相关单位给予了充分的支持。济青公司也成立了征地拆迁领导小组和五个包保小组。9标沿线的潍坊、昌邑、高密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了政府管控协调职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专门就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主管拆迁的济青公司副总经理张宗旺和昌邑市副市长陶金先、高密市副市长赵云贤多次亲临现场指挥、协调征地拆迁工作,政府各职能机构以及沿途各乡镇政府就施工用地性质的不同和沿线老百姓情况的差异,分别制定了“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的有效征地方略。
  至4月18日,项目部累计进地37.31公里,占任务总量的90.51%,完成比例居全线第一,受到济青公司通报表扬。
  紧接着,项目部针对拌和站、钢筋加工场、梁场、施工便道四项基本临建项目,逐个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确定完成节点。其中,2号、3号拌和站在25天内就达到了验收条件。
  同时,项目部积极响应济青公司号召,于2015年12月30日启动以“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明确目标”为主题的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这个项目的节奏快,安排紧,业主管理规范,标准设置高,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三分部项目经理李敬伟如是说。
  项目部超前谋划,在抓好成本管控的前提下,加大资源配备力度。春节前定租15台钻机,避开节后全线使用高峰期;春节期间设立保勤奖,鼓励200多名管服人员坚守一线。“员工基本是在工地上过的年,正月初三就开工了,而梁场是初一复工的。”项目生产副经理王东说。
  1月3日,项目部第一根桥梁桩开钻,管段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据项目部总经济师王平帅介绍,开工以来,产值逐月攀升,3月份完成了月度计划的997.2%,截至4月20日,项目完成年度建安产值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0%。 
   

高质量达标

 
  如此快速施工,如何保证项目安全质量?“济青公司在安质管理上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借助信息化的‘翅膀’,提高了现场安全质量管控水平。我们认真学习、不打折扣地执行,安全质量严格受控。”项目总工王晓勇说。
  项目部建立了风险点清单、风险管理分级、分类包保机制,加强对安全质量风险点的管理。9标有一段需爆破的路基和2个连续梁被业主列为二级风险源。对此,项目部高度重视,并指定一名副总工进行包保。
  同时,坚持“一点三员”管理。二分部经理苏小奇说,在跨221省道悬灌梁施工场地,他们设立了一名领工员、一名技术员、一名安质员盯控,吃住都在现场,其他重要工点也是如此。4月份,二分部产值居管段各分部之首,安质可控。
  全线推行实名制管理。项目部安质部部长牟斌介绍:在施工现场通过手持终端分平台输入的身份识别信息,会传入业主的总平台。这样的结果就是为每一件产品都贴上了明确的生产者“标贴”,实现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目前,项目部已完成信息录入工作。
  此外,项目部坚持试验先行,开展了路基处理工艺、桥梁施工等项目试验;坚持首件认可制,已制定并正在实施墩身规划;即将应用BIM技术;严把特种设备进场验收关、严控进场物资检测关等,有力推进了质量管控。  薛亮 吉祥庆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