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梦申
今年两会,“工匠精神”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工程建造领域的大型央企,中铁人颇为振奋与触动。
什么是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一种对工作、事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是一种对职业该有的尊重,是将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极致的专注追求。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浮躁之风。
工匠精神要创新,更要“创旧”。当创新被争相追逐,变革被追捧夸赞,那老牌技术的发展呢?做“工匠”,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信念,执着地反复钻研。在其职,便谋其精髓。《诗经》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为: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君子之道也合工匠之道,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工匠精神要发展,更要懂坚守。从几千年前的青铜器,到1400多年前的赵州桥,亦或是都江堰,都是非工匠精神不能出现的工程奇迹。可以说,专注,是工匠精神的精髓;而传承,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数百年的制造业历史告诉我们,工匠不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工作者,他们代表着对事业的执着,对手艺的坚持,这是工匠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关于工匠精神,笔者认为,非“用心”无出其右。心即理,有此心即有此理,无此心即无此理。一个人真有传承工匠精神的心,必能获得职业的技艺精华。假如只是将工作当作任务应付完成,不用心探索,必将止步不前。汪中求在一篇文章中说,工匠精神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今天我们再次重视呼吁工匠精神,不仅是对工匠的致敬,更是时代要求。让工匠精神成为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激励企业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以工匠的态度打造产品和服务,再加上“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中铁精神,必将成就一个高品质的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