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艳 中铁大桥局六公司
卡列斯基说:“我只知道每当我到了地下,就觉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站在所向往的克里姆林宫前。这里是莫斯科历史荟萃之处,身后就是红场,沿着石板道走到尽头,则是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
国土总面积一千七百零七万五千两百平方公里的俄罗斯,竟然有超过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拥挤在这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城市里,难怪,这座古城会变成交通炼狱。
有人形容,现在堵在莫斯科的车阵里,就好像八十年代在国营店铺中等待面包般令人沮丧。苏联解体后的十年,俄罗斯的经济终于有了转机,现在只要带着信用卡走进闪亮的新车展示中心,十多分钟后,就可以拉风上路,结果就是造成路面交通的瘫痪。为了躲开地面上的重重窒碍,我进入到了这座华美绝伦的地下宫殿。
跟随人群的脚步,我走向国家博物馆后的地铁站入口,在猎户商行站的玻璃售票亭买了车票后,第一个挑战就是像过山车一样的手扶电梯。莫斯科拥有全球最快、最深,也是最惊悚的手扶电梯。飞快的运输速度,让初来乍到的乘客吓得不敢乘坐。据说,这是辨认本地人和外地人最好的方式。
莫斯科地铁系统的核心,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完成的环状线所构成,从索科利尼基线,可以经由文化公园站或共青团站转到环状线,一一探访这座地下宫殿最精华的奇观。
莫斯科环状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所经过的每个站,组成了这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宝库。基辅站就是其中的代表,一进去就会被美丽精致的马赛克所吸引,十八帧史诗壁画,主题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民族情谊。
以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站,在八角形的哥特式肋拱穹顶下,纯白的中央大厅赋予空间窗明几净的感受,墙上一系列模仿古希腊大理石浮雕的青年主题,传达了安静的田园气息。
新城站是另类的风格实验,三位来自拉脱维亚的年轻艺术家,使用彩绘玻璃和金属构件,塑造出人们渴望的心灵生活,一时之间,让人有置身于艺术中心的错觉。
最后,我来到了马雅可夫斯基站,三十五座天井穹顶覆盖着中央大厅,以“苏联人民的一天”为主题,每个穹顶都以细腻的马赛克,镶嵌出一幅幅浪漫的天空想象,在四十多米的地下仰望天空,感受很奇妙。
认真地搭一趟环状线,在这叙事风格迥异的地铁站里流连,就可以轻松拜访这座斯大林风格的地下卢浮宫。地铁里的石雕、马赛克、绘画、金属塑像,都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回到地表,北国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今天的莫斯科地铁已经成为旧时代的回忆。在这里,艺术由全民所共享,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厌倦了市区的拥挤不堪,随时都可以来到这地下艺术宫殿,进入往昔的繁华梦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