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今要当好一名项目经理,不仅看你能力大小,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
如果把德大铁路项目比作“考场”,那么就有这样一位“考生”:他半途接手“半截子”项目,积极克服征迁、土源紧缺、进度滞后等难题,圆满兑现了业主节点目标。项目三年间赢得全线铁路信用评价四连冠、济南铁路局范围内信用评价两次第二名的好成绩……
“他是我们单位的教授级高工,中国中铁‘一级职业项目经理’,中铁一局副总工程师、德大铁路项目经理闵拥军。三年前临危受命到德大,一步步扭转了项目所处的被动局面。”10月12日,在与中央媒体记者见面会上,中铁一局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峰介绍。
一
仔细打量,47岁的闵拥军身板宽厚结实,走起路来虎虎生风,笑语中透着几分沧桑与刚毅。
翻看闵拥军的工作简历,干过的铁路、公路、市政项目众多,其中一长串铁路大线赫然映入眼帘,西延、秦沈、青藏、菲律宾铁路、京沪、郑西、西宝、沪杭……
9月23日,当德大铁路最后一次动态试验列车以176公里/小时的速度隆隆驶过时,谁又知道,这个地方在三年前还被业主形象地称为“原生态”。
时光回溯。德大铁路虽然是普速铁路,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中铁一局承建的综合Ⅲ标段施工举步维艰,从2010年开工后到2012年上半年完成施工产值不到8亿元,工期滞后近一年。
紧要关头,闵拥军临危受命。2012年5月17日来项目的第一天,他顾不上拜会业主,仅仅通了个电话,便将自己“泡”在了工地。一连数日,他沿管段来回考察。
熟悉情况后,他在记事本上写道:肆虐的暴风雨如晴天霹雳给了我们当头一棒,紧缺的砂石料如火上浇油使我们遭受毁灭性打击,久违的钢桁梁像害羞的少女迟迟到不了现场,恼人的管线却像多情的女子怎么扯也扯不断,百姓的挡道如同‘招手停’想让你停到哪儿就停到哪,安全质量隐患如同病魔怎么甩也甩不掉,大伙像斗败的公鸡怎么也打不起精神……
越有困难越激起斗志。他与同天调任项目部任党工委书记的张兰生商量后,决定兵分两路:自己带头组织施工生产及协调,书记负责征拆工作。他理出了德大线具体工作思路:强攻硬上战土方,每日必干土改良,循序渐减是桥涵,形象进度连续梁,安全质量步步防,德大线上创辉煌。
二
改善路地关系是前提。
“抓两头,带中间,紧紧依靠各级政府推进征拆。”闵拥军集中项目部班子的智慧提出思路,以破解阻工和征拆难题。他们在中铁一局副总经理郭民龙的带领下,找到省市政府有关领导反映情况,获得了东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外围环境逐渐转变。
全长72.5公里的管段,路基工程占近四分之三,需要约700万立方米土源。而当地多是滩涂、液化土、盐碱地,不符合施工要求。闵拥军带人跑遍东营找土场,期间头上长红疹子,仍然早上一抹完药就出门。借助政府力量,经月余周折,项目部基本攻克土源难题。
扫清外部障碍后,一场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攻坚大战在管段内全面打响。闵拥军带领班子成员深入现场,采用“白加黑”5+2”工作模式,分片包保、督导协调。
时任德龙烟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的罗和平见此情景后评价:“老闵和老张思路清、定位准、措施硬、力度大,局面迅速改观,充分证明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此后的德大项目,像一名调养训练好的运动员,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2012年12月底,全线唯一控制性工程黄河特大桥合龙。令人振奋地是当年后7个月产值几乎相当于前两年之和。这一年,闵拥军获得济南铁路局“优秀项目经理”荣誉称号。
2013年9月全线贯通;2014年8月全线铺架完毕;今年9月德大铁路如期开通运营,业主向中铁一局发来贺电。
三
“真诚”“细致”“一心为了企业”,是采访中听到评价闵拥军最多的话语。
项目部总工郭俊勇说:“他不是一个肯让问题过夜的人。今年后期验收整改,我们当天到滨州业主那开完会,有次回到东营都晚上十二点了,他还是直接将车开到工地处理问题,盯到凌晨三四点。”
项目部副经理曹俊舜告诉笔者:闵总不顾面子,心中始终装着企业利益。地方上有“强卖强租”恶势力,他坚持原则不让步,去年年底甚至还遭到了一次打击报复。
“这可能是二十多年来所干的最劳心费神的一个项目了,谁不想干轻松点的项目啊!”几天采访下来,和闵拥军熟络了,他说起了心里话,“从小就很珍惜荣誉,领导当初授命时,自己想得更多的是责任以及领导交给的艰巨任务。”
“说心里话:对得起企业,对得起领导,对得起良心,唯独对不起家人吧。老婆说我是个事业狂,亲人们生病时、孩子高考时都来不及赶回去,只好忙完工作在半夜给他们写信安慰。”
“十年前,我在母亲河黄河源头修青藏线,如今又在黄河入海口再筑德大线,这是自己最引以为豪的事了。”
采访结束时,老闵坚定地说:现在德大项目还剩下最后一道难关了,我们将在二次经营上做最大的努力,把企业的项目经营得更好。马雅禄 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