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阿尼玛卿,最让人景仰的是翱翔在雪峰之上的雄鹰。无论盛夏严冬,他们都迎风高飞,志在蓝天。
中铁五局一公司花久六标项目经理李一萍就是一只翱翔在海拔4500米雪峰之上的雄鹰。
“讲诚信、重履约、讲责任、顾大局、不怕苦、能战斗、善管理、创奇迹”,是业主对他的评价。
在花久公路参建的20家施工单位中,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2013年11月份在业主组织的中期履约检查中,获全线第一;2014年在业主组织的复工检查中,获全线第一;2014年5月、6月、7月,在业主组织的“争先创优”劳动竞赛中,获全线第一;实现隧道第一家进洞施工、孔桩第一家开钻、通讯第一家开通、火工品库第一家通过验收使用、隧道二衬第一家浇筑……
敢于担当
搏击长空是一种勇敢的精神。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上帝给我们一具肩膀,就是教你来挑担子的。”走上雪域高原的李一萍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2013年7月,李一萍担任青海省花久公路HD6标项目经理。该项目位于海拔4500米的雪域高原,主要工程为“一隧三桥”。
汽车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在傍晚时分开上了雪山乡。第一次上青藏高原,他就有了明显的高原反应,后脑勺疼痛,四肢无力。第二天他不顾高原反应,就赶到山上的知亥代隧道工地。从此,在这全球海拔最高的公路建设中,他与员工们一起为企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有去过花久六标工地的人根本想象不到,这里施工是多么艰辛:紫外线特强,野外作业人员的脸几乎都被晒掉过几层皮;严重缺氧,这里比平原含氧量少40%以上,员工高原反应强烈,经常嘴唇发紫、指甲凹陷、头疼失眠;天气寒冷,年均气温零下2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8摄氏度,每年冰冻期长达7个月之久;天气变化无常,尤其是二三季度,一会儿晴天,一会儿冰雹雨雪,用“一天经四季”来形容毫不夸张。
大多数员工在山上一待就是一年,有的员工快两年没下过山,李一萍和大家一样无怨无悔。他说这是他引以为荣的人生片段,困难再多,他不会忘记肩上的使命,一定坚持到底。
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鹰的风格写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李一萍始终尊崇这句格言。
1998年毕业于湖南长沙铁道学院的李一萍,在一公司十多年的工作中,先后参与了7条铁路、公路建设,并多次参与公路、铁路工程的标书编制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一名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他多次荣获集团、业主及公司的嘉奖,2006年荣获一公司首届“十佳明星”称号。
被任命为花久HD6标项目经理,他知道这是公司对他的信任和考验。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形势、压力,李一萍直面挑战、勇挑重担,下定决心要圆满完成项目各项施工任务,不辜负公司领导的信任。他常常在会上勉励大家:“越难,越是体现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越要干出成绩来!”
不管白天多累,夜多深,李一萍总要做好当天总结并计划好第二天的工作才休息,这个习惯自来到花久六标的第一天就养成了。
在这里,全线百公里没通讯、没电、交通不便,道路都是牛羊踩出来的。李一萍说,既然来了就要坚持下去,把工程干好。
李一萍敢啃这块“硬骨头”源于他的自信,而他的自信来自于他清晰的管理思路和项目部领导班子的精诚团结。他经常对党员干部说:“只要依靠大家想办法,一切困难都会得到解决。”
他时常带着班子成员、业务骨干,在施工现场认真仔细地了解安全、质量、技术、管理等各项工作情况,晚上回来就召开调度会,对白天发现的问题一个一个研究,一个一个解决。
李一萍常常说“党员是一面旗帜”,新时期更应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工作中他总是冲在前、干在先,而在生活上不搞一点特殊化。由于高寒缺氧,他经常感冒,人整整瘦了28斤。
永不放弃
永不放弃是鹰的品质。
哲人说,“越难坚持,离成功越近。”在4500米高海拔的地方能坚持两年,不让成功也不行。
在这里,李一萍带领项目部一班人,精心谋划管理蓝图并加以落实。
制度是项目管理之基。项目部构建起三个网络管理体系:以工程项目质量创优为目标,建立起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网络体系;以确保安全有序可控为目标,建立起强有力的安全工作管理网络体系;以控制成本为目标,建立起施工降耗增效网络体系。
如果说,三个体系是项目管理监督的“纵向坐标”,那么三项制度就是“横向坐标”。项目部建立起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类责任事故追究制度,谁主管谁负责,绝不含糊;建立起工程项目样板引路制度,工程大面积展开前要高标准地做出样板;建立起以质量、安全、现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检查评审制度,把各种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根据高原施工特点,他和班子成员一道确定了项目管理思路:高原项目建设要短、平、快,有进度才会有形象;保持人员、团队的稳定;选择好敢打硬仗的班组;内部管理必须要严格,对人员要多加关心;树立项目信誉。
开工必先,全程领先,这是项目的指导思想。一进场,项目所有材料分三次倒运到工地。加大机械设备投入,进场10天,机械设备、人员全部到位。李一萍回忆说:我们所有工程进度都是最快的,多次得到业主好评。
主体工程短、平、快主要体现在桥上,桥上每年只有4个月施工黄金期。1048米恰布龙特大桥,是全线8座特大桥中施工最难的一座。虽然项目的施工期限是三年,但除去冬休,有效施工时间只有11个月。11个月内要完成所有桥梁主体工程,包括制架梁、孔桩、墩身、桥面系。孔桩基础全在堆积层,容易漏浆、卡钻、偏孔。要完成225根,总计6500米的孔桩,当时项目部组织了冲气钻45台,上了150人,对公司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孔桩大战。孔桩施工用了最难的一根孔桩干了5个月时间,其中3个月。墩身于桩大战。孔桩施工用了5个月时间,其中最难的一根孔桩干了3个月。墩身于2014年7月底开始施工,共有空心薄壁墩1850米,45个;实心墩14个,600米,预计今年7月底全部完工。
主体工程工期提前8个月完工,降低管理费800万元以上。李一萍在接受采访时,高兴地说,隧道在九月初会全部贯通,10月底大部分人员会撤离。
2014年2月24日隧道主洞右线围岩软弱引起坍塌。处理塌方时,李一萍在隧道里和工人一起抢险16个小时。12月中旬隧道大涌水,他和工人一起扛水管、递水管十几个小时。
为了稳定员工队伍,李一萍每半个月和技术主管谈心,传授工作方法。每隔两三天,要与六个工区长、部门负责人、工班长谈一次话,及时解决现场问题。
从效益、成本出发,李一萍做好二次经营工作。通过分析项目中标单价,他确定隧道围岩变更和路基边坡防护变更为二次经营工作重点,并认真做好施工过程资料收集。他还抓住个案,实现突破。在全线12座隧道中,有水的隧道不多,特别是水大的隧道只有项目承建的雪山1号隧道出口,通过多次与业主协调沟通,业主补偿抽水费用达2000万元。
鹰,当击长空。
“既然选择了蓝天,就选择了飞翔,哪怕最终会有一双带血的翅膀……”李一萍说,他愿意像青海高原上的雄鹰,飞翔在阿尼玛卿冰雪极顶。 谢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