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03月25日
“久病床前有孝子”
文章字数:1,825
  前不久,从锦州市兴华里社区的一个单元房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白发苍苍的王雅茹老人安详地坐在轮椅上,儿子张林峰和女儿王颖围坐在老人两侧,俩人一起点燃蜡烛,为这位89岁的耄耋老人唱起了《生日歌》。老街坊、老邻居们也三五成群地赶来为老人庆祝生日。
 
  回忆母爱
  说起这位众人眼中的大孝子、中铁上海局北方公司员工张林峰的事,还得追溯到46年前。
  1969年,张林峰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的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由于身患先天性骨骼畸形(无脖子、头连肩),张林峰从小就受尽了旁人的冷眼,他的童年也是在屈辱和歧视中度过。
  44岁才生下张林峰的王雅茹对这个先天残疾的儿子疼爱有加。回忆童年经历张林峰感慨万千:“从小到大,看到别人都有朋友一起玩,而我只能选择远远地躲在院子小小的角落里。每当别的小伙伴欺负我,都是母亲第一个站出来保护我,用她的一双大手为我遮风挡雨,给予我勇气、教会我坚强。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母亲。”
 
  精心照料
  1998年的春天,张林峰的母亲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从此卧床不起。医生说:“这是‘植物人’的症状,你们做子女的今后要多花点时间在老人身上,多陪陪老人,让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为了唤醒母亲的记忆,一个个温暖的午后,张林峰一边熬中药,一边“自言自语”给母亲讲自己小时候的调皮事儿。为给母亲增加营养,张林峰就将水果、菜叶、百合熬成果蔬粥,一匙一匙喂母亲。多食坚果可以健脑,可母亲嚼不动,张林峰就把果仁用料理机打碎,然后用温开水调成糊,喂给母亲吃。喂前他总是细心地尝试食物的温度,生怕不小心烫着老母亲。
  在老人卧床的17年里,张林峰坚持每天给母亲做至少六次按摩。由于长期按摩,张林峰双手虎口处肌肉凸起明显,明显比一般人要健壮有力得多。有了张林峰的精心照料,这么多年过去了,老母亲身上没有出现一块褥疮,没有出现一处溃烂,体检状况一切正常!
 
  见证奇迹
  2012年11月的一天,张林峰母亲突发冠心病大吐血,半夜紧急入院。由于病情急剧恶化及年事已高,医院连发三次病危通知书。就在包括主治医师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没有治疗必要”的情况下,张林峰却毅然坚持认为:“母亲的病一定能治好,我相信奇迹一定会出现!”
  在母亲住院的日子里,张林峰主要负责夜间护理。每天中午刚吃完饭,他就来到医院换姐姐的班。晚上累了,就坐在小板凳上,靠着墙角眯一会儿。由于常年打针,老人身上的瘀青迟迟不退,他就把土豆切成薄片敷在皮肤上,以便让瘀青尽快散去。
  最困难的事情是为老人翻身。为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他每两个小时就要给老人翻一次身。每一次翻身,他都得为老人拍打背部数十下,拍脚板数十下。因为老人手里打着针,在翻身时必须做到细致而周到,不能增加老人的痛苦,每一次翻身都必须做到轻柔而到位,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缓慢而稳定。
  经过38天的精心护理,张林峰的母亲终于转危为安,这样的结果,让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专家拍案惊奇:“这是一个奇迹!这绝对是医学上的奇迹!”
 
  敬老助人
  老母亲卧床期间,住院的次数多不胜数。有一次,张林峰要抱母亲到椅子上吃饭,由于抱起的一刹那用力过猛,一股血流顿时从张林峰鼻子里喷涌而出。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张林峰,这是由于心衰、高血压加上用力过度引发的毛细血管扩张、出血,并告诫他今后干重体力活要格外注意。140多斤重的老人,每天需要抱上抱下,能注意得了吗?”张林峰充满无奈地说。
  17年的悉心照顾老母亲,练就了张林峰的“独门”好手艺——临床护理。说起他的护理技术,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也算赫赫有名,用病友们的话说,不亚于“科班出身”。
  每次张林峰去医院,只要一有空闲,他都会给予同病房的病友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十多个得褥疮的老人痊愈康复。
  2014年11月的一天,刚服侍完母亲吃好晚饭,张林峰就听到居民楼里传来急促的救命声。循着声音,他赶到了对门邻居家里。走进去一看,一个老人正躺在地上,右手捂着腹部,豆大的汗珠从老人的额头上颗颗滚落。由于老人儿女常年不在身边,他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朝楼下冲去。
  11月的锦州,滴水成冰。风雪飘摇的寒夜,到哪里才能打到车呢?无奈之下,张林峰只好骑着自己的平板车,辗着厚厚的积雪,跋涉3里地,把老人送到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到了医院之后,张林峰长舒了口气,然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了地上。其实张林峰也是个病人,他还是个残疾人。
  张林峰敬老、爱老、尊老的事迹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17年的艰难付出,足以感动天地;17年的陪伴守候,换来了89岁老母亲的新生,这是给孝子张林峰最好的报答。 张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