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讯 2月14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石(家庄)济(南)铁路客运专线头号控制性工程——黄河公铁两用桥主桥的619号承台浇筑完毕,单体浇筑8000立方米。此举标志着目前黄河流域最大体量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完成。
石济客专黄河公铁两用桥承载负荷大,对基础设计施工要求极高,主墩为616至621号,其中618、619、620号为水中墩。该桥是目前黄河流域在建规模最大的公铁两用桥,主桥619号墩基础采用50根直径2米三柱式单层框架桥墩、桩深110米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水中墩承台结构形式为51×25×6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承台,相当于三个篮球场面积大小,是目前黄河流域体量最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该桥全长24公里,其中1.79公里公铁合建段跨越黄河主河槽,建设标准起点高,具有超长大桩基、超大型深基坑、多种墩身组合、结构受力复杂、线性控制精度高等技术难点。其中多项工法涉及重大攻关课题,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石济客专的首次采用。大桥建设者先后攻克了深水基础复杂地质条件超大型双壁钢围堰、承台围护结构施工工法、黄河公铁两用桥三柱式刀背结构单层双门、双层四门桥墩等施工工法,完成9项技术攻关课题研究,成功申报9项发明专利。特别是主桥上部结构采用刚性悬索加劲连续钢桁梁顶推工艺,填补了国内铁路桥梁工法技术空白。
在619号墩施工中,中铁四局采用矩形双壁钢围堰对承台作业面进行围护,满足了汛期和凌汛的施工安全要求。经过多种方案研究、比对,迅即转入双壁钢围堰下沉和承台基础施工。通过多顶同步下沉吊挂系统、空压机气举排泥、吸沙泵吸沙、滑臂挖机辅助抓沙、数控化下沉监控等先进技术的运用,在节点工期内完成双壁钢围堰下沉及7000余立方米混凝土封底作业,为承台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李旭 杨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