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8日
中铁十局电务公司电务第一项目部
职工学习工作室攻克多项技术难题
文章字数:739
  本报济南讯 在超长铁路桥电缆敷设中,职工学习工作室经过反复优化施工方案,陇海铁路天水元龙镇1323米特大桥电缆仅用3个天窗点,施工效率比原来提高了25%。这是中铁十局电务公司电务第一项目部创建职工学习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解决的又一施工难题。
  2014年,项目部先后承建了胶新电化、沂沭铁路、郑徐客专、宝天自闭和多项电务大修工程。4月份,根据公司《关于申报星级职工学习工作室课题的通知》,项目职工学习工作室领导小组,结合各工程施工实际,针对施工难重点进行充分调研,申报了《特大、超长铁路桥敷设光、电缆施工工法》、《车站信号机模拟试验施工工法》和《ZD6-E/J/J型道岔转辙设备安装调试工法》3项课题。课题确定后,工作室成员通力协作、出谋划策,坚持以创新研发与施工生产相结合,扎实推进。
  为组织好3项课题的攻关,项目部由总工牵头负责,根据课题的分布,指定了课题具体负责人,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定期组织进行会议研讨或QQ群讨论,确定施工方法,做好过程施工标准、影像资料的收集。
  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自动闭塞改造工程,电缆施工难度大,需要敷设各型信号电缆306.5条公里、敷设通信光缆42.5条公里。施工中,工作室成员针对电缆运输、位置放置、劳动力组织、定滑轮安放位置、距离等进行详细安排。通过课题攻关,减少了劳务工的使用数量,1公里长大桥敷设电缆,由原来用时4个天窗点(2小时),缩短为3个天窗点完成,效率提高了25%。
  据介绍,工作室成立两年多来,先后开展了《既有组合架内插排施工工法》《ZYJ7电液转辙机安装调试施工工艺》等多项课题研究,解决了施工难题,提升了公司在上海局管内电务工程市场的信誉。截至2014年底,这个项目部的职工学习工作室先后获得电务公司课题攻关第一名、优秀科技成果第一名、中铁十局科技成果第二名和山东省优秀科技成果奖。(邓鲁民 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