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我一直对其有一种偏爱,因为在我心中,竹有颇多美丽的地方使我景仰、向往。
读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此言实实在在道出竹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植物。试想象一下,于崇山峻岭之中,茂林修竹之间,筑一小楼,四周竹影婆娑,翠袖轻摇。竹子或蔚然一片,浅迎暖雨;或傲然卓立,独啸寒风。春暖花开时节,嫩笋破土,参差而出,拔节猛长,数十天后,便成新竹,枝青叶绿,颜色较老竹新而淡,为竹林平添生机。秋风乍至,寒竹萧然,感悲而不寥落,敛翠却又添新根,蓄势待发于来年,久居此间,竹通人心,人随竹逸。岂无美竹可人,超凡脱俗之感。
竹有节而中空,是操守和谦虚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竹解心虚为吾师”赞其虚心。关羽暂归曹操时,曹操以高官、骏马、金钱、美女诱其志,关羽就作竹图一幅赠予曹公,这就是“画竹明志”的佳话。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一生酷爱竹。竹还因其经冬不调,临寒溢翠,顶雪傲霜,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之一。
凡诗画中有竹,便能添一种秀美。郑板桥有题画竹诗曰:“能驱吾暑,能豁其脑。君子之德,大王之雄……”此中所绘之竹,更是清新脱俗,风采斐然。故板桥不禁赞叹道:“竹,经种也。”竹之宜人,不仅在于外形窈窕轻盈、高洁而有节,更在于有一种翩翩然君子之风,透出一种意境美。杜甫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其中所绘佳人,经修竹映衬,惆怅的神态,高洁的心灵,活灵活现。
小片的竹林虽然具备竹之“形、神、意”三者之美,为人们所钟爱,然而,千片万片的竹林连缀起来,便有了一种瀚海的壮观。我曾登过一个正在建设景点的山头,远处,山林微翠,天连碧海。眼前每一个铺竹的山头就是一个巨大的浪,个个山头,一浪连着一浪,从远处卷到眼前——难道能说不是海吗?至此,我才明白“竹海”二字的真正内涵——不仅意味着多,更是指那种汹涌的气势,更兼有人的某些高尚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