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福广
层级管理企业化是中国中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股份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动员会提出,要针对企业行政色彩明显、人员等级固化、办事层层审批的问题,大力推进层级管理企业化。
早在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国办发[2000]64号文),就明确指出要取消企业行政级别,实行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办法。
近年来,中国中铁持续推进企业“去行政化”改造,企业市场主体的特性不断增强,干部员工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内部层级管理机制不断调整。但受到传统国有企业的惯性影响,我们企业内部的行政化色彩仍然没有根除,领导干部具有行政级别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基于身份管理的干部任用体制仍然没有打破,市场化的层级管理体系仍然不够完善。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需要遵照市场规律运行。一个企业有没有市场地位,不在于是什么级别,而在于有没有适应市场、引领市场的核心产品。企业的管理人员能不能把工作干好,不在于有没有“级别”,而在于有没有经营管理能力。行政化管理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企业化管理。如果不能冲破行政化管理的藩篱,就不能实现由传统国有老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政企不分”的企业没有希望。
推进层级管理企业化,就要推动领导干部由“级别”管理向“层级”管理转变。“级别”和“层级”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深刻的不同。级别管理是基于个人的,层级管理是基于岗位的。级别是终身的,层级是任期的。级别几乎只能升不能降,层级必然随着任期上下调整。通过改革,弱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形成公平竞争、岗变薪变的市场化干部管理机制,才能还原企业本性、激发企业活力。
推进层级管理企业化,就要推动领导干部由行政干部向职业经理人转变。行政干部对岗位职责负责,对上级领导负责。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资产负责,对自身业绩负责。行政干部只要做好了日常工作就可以晋升。职业经理人必须为企业创造效益才能体现出个人价值。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调整优化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让效益在干部评价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企业内部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成为有业绩、有贡献、有作为、有担当的企业家。
推进层级管理企业化,就要加强和改善各级企业机关建设。企业的机关不是政府的机关。检查审批不是企业机关的主要职能。企业机关要成为决策的中枢,但不能成为效率的瓶颈。各级机关要切实简政放权,清理核减不必要的管理事项,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机关的归机关、基层的归基层,该放的放开、该管的管好,真正成为企业绩效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