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4年07月02日
通向市场之路
——中铁三局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纪略
文章字数:1,859
  自2010年3月成立以来,中铁三局广东公司解放思想不骛于虚声,转变观念不囿于习惯,企业迸发出勃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2013年,公司完成营业额25亿元,在岗员工人均创利和劳动生产率两项指标在中铁三局主要生产单位中名列第一。

  市场弄潮  顶层设计引领

  四年前,在股份公司“大重组”背景下,中铁三局按照“东部跟进、西南储备、北方盘活、中间加强”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内部“小重组”工作,成立了广东公司等新型子分公司,形成了区位布局、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铁三局就参加了广州诸多工程的建设。广东公司的设立,承载了对珠三角这片热土抱有特殊感情的中铁三局人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区域市场的希望与梦想。
  四年弹指一挥间,广州、深圳、东莞地铁建设工地,中铁三局的旗帜始终耀眼夺目。前些年,中铁三局在广州地区的地铁项目始终在两个左右,而如今在建的有六个项目。业内人士说:“三局中的都是大标。”除了城市轨道施工主战场,广东公司还参与了郑徐、莞惠、渝黔、沪昆等国家重点铁路和准池地方铁路等项工程的建设。
  公司成立以来,累计自主完成新签合同额55.64亿元,累计完成营业额59.83亿元,年度完成营业额由2010年的12.5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25亿元,在岗员工人均工资每年以8%以上的幅度递增。

  固本壮枝  因循大道前行

  广东公司667名员工来自不同单位。起步阶段,公司困难重重,产值、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指标不理想,个别项目处于潜亏状态。
  2011年下半年,公司本着以收定支的原则调整分配政策,使项目收益与个人收入挂钩。2012年下半年,重新修订、分解主要指标后,绩效考核方案出笼。年底大盘点,公司全年实现产值13亿元,管理费较上年度下降2400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2013年,广东公司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和“流程管控”,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和每位员工的月度KPI和GS指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广州地铁9号线施工1标包含两站两区间,工程造价6.73亿元。2013年6月,右线盾构机由公司员工牵头承包,目前已掘进1000多米。由于按工班考核,机组两个工班比着干、赛着干,工效、维保、油耗等指标和文明施工全部优于左线协作队伍,不但大幅度降低了工程成本,30多名员工工资人均较承包前每月多收入2000余元,还为企业培养了专业人才。
  企业发展为了人,企业发展依靠人。几年来,广东公司从打造学习型企业入手,努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公司的培训,80%由内部培训师传授,20%请外部团队指导。公司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各项目部建立了员工夜校,为员工“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去年,公司员工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证,一下子过了10人。

  精工善建  瞄准未来坐标

  “承扬鲁班精义,比肩世界强企”这一企业愿景,不是空壳子,更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广东公司一面自我审视的镜子。
  全长2260米的沪昆客专云南段对歌山双线隧道,是全线运梁的重要通道。面对顺层及岩溶等不良地质的考验,项目部优化施组方案,确保了隧道边仰坡的稳定及结构安全,同时采取引排水、封堵、跨越、绕行施工的方法,顺利通过复杂地质地段。2013年8月8日,该隧道成为全线贯通的第一条2公里以上隧道。
  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公园站,为国内最复杂的地下三层换乘站,主体结构呈圆形,整个标段工程所需钢筋量相当于鸟巢的二分之一。去年10月进场后,项目部只用45天时间就完成了临建。今年春节前,广州地铁总公司建设事业部土建二中心在工地召开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主持人说:“中铁三局文明施工做得好,而且一贯如此,来这里就是给大家一个观摩的机会。”
  企业做优做专,离不开先进的施工技术。广东公司分别与中铁二院地铁设计院和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携手合作,加速形成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施工技术。仅2013年,公司获得中施协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专利技术3项、省级工法5项。
  “市场扶强不扶弱,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正是这种理念和认识,让广东公司干部员工以感恩之心和承责之志,不断成就事业的高度。
  2013年7月,在“广东省十项工程劳动竞赛广州轨道交通工程赛区”表彰大会上,公司地铁5号线区庄站项目经理部和地铁9号线施工1标项目经理部分别获得“优秀项目部”称号。十项劳动竞赛是对整个项目工程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在广州地铁200多家参建单位中只有16家施工企业获此殊荣,而两个在建项目同时受到表彰的也仅中铁三局一家。
  敢有大的想法,方有大的作为。面向未来,广东公司管理团队深知自身的差距,并瞄准前行的坐标——跻身中国中铁“20强”,建设领先同行的优秀企业。王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