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16日
老李的节俭与慷慨
文章字数:673
  老李是中铁六局铺架分公司第四项目部的一名员工,五十多岁,在食堂担任“大厨”,平时大伙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李师傅”。
  李师傅是个节俭的人。家里五口人,女儿上大学,爱人没有工作,父母亲年岁已高,父亲还有重病,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靠着老李每月的工资。在项目部这几年里,没见过他穿过除工装以外的衣服,总是那几身已褪了色的“六局蓝”,脏了洗,洗了穿,即使发了新的,也舍不得穿,在每次探亲回家时拿回家里。他也没什么嗜好,像男人们喜爱的抽烟、喝酒,打打小牌,他一样不沾。他总说,挣个钱不容易,就这样花掉太可惜了,钱要花在刀刃上才行。
  项目部上的年轻人较多,平常都爱喝饮料,技术科的一个角落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饮料瓶子,李师傅总是主动分门别类收拾干净。他说,一个瓶子能卖一毛钱呢,那种大点的两毛,你们这是浪费啊!刚开始每每听到这样的教训,年轻人们就觉得老李管得可真宽,那些空瓶子不过就卖几块钱,不至于这样吧?可后来一件事情的发生,却让他们羞愧到脸红。
  玉树地震后,项目部开展为灾区捐款的活动。就在几个年轻人还在为捐20元还是50元下不了决心时,老李早已把一摞钱递给捐款组织者,数了数,共计728元。他说,我从自己工资里拿出500元,那228元是平常卖饮料瓶的零钱。前年北京遭遇洪涝灾害后,老李又第一个把283元捐款主动交给项目部领导;听说同事的父亲生病住院后,他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还说“救急不救贫”……
  年轻人慢慢明白了,这就是老李所谓的“刀刃”吧!慢慢地,勤俭节约的氛围在项目员工,尤其是年轻人当中悄然形成了。
  就这样,老李用自己的节俭与慷慨诠释着人生的意义,也影响着身边的同事们。李红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