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重山,开出幸福路。2013年2月,人们还沉浸在农历新年的喜悦之中,中铁十局二公司宝兰客专项目的工地上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快速反应鏖战急
沙场点兵,夺冠西北。这对于中铁十局二公司宝兰客专项目的全体建设者而言并不轻松。一边是前期图纸不到位、部分地段施工方案调整、征地拆迁难度大;一边是工期紧、任务重,“快速反应、全面争优”的命令当前,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宝兰客专作为国家铁路“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高标准、高密度、大能力的客运专线,意义与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否优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务关系着公司在西北地区的品牌树立以及长远发展。
“这是一场硬仗!”动员会上,公司总经理周宪东语气明显加重。连续几天,他一直奔波在公司管段的工地上,亲自调集精兵强将实地查看施工环境,多次召开生产会审定施工方案,靠前指挥,誓在广袤西北开拓出公司发展新天地。
为了尽快展开生产,短短20余天,他们完成了全部驻地建设。征地拆迁过程中,他们主动出击,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耐心做好村民的解释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迅速完成了乍岭村19户居民的整体搬迁,保证了施工生产的如期展开。
天道酬勤。经过全体参建者的共同努力,二公司宝兰客专项目先后取得了全线第一个拌合站验收通过,第一个中心实验室建成,第一个钻孔桩开钻,第一个隧道进洞施工,各工区第一个驻地建设完成等“五个第一”的好成绩,所有任务和指标均走在了前列。
勇担责任树品牌
无规矩不成方圆。进场之前,二公司便组织技术力量编制了前期施工策划书,对项目施工进行全方位指导。在进场之初,项目部积极着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10余项,对施工生产、安全质量、机械设备、财务管理等项目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从而达到了制度规范与过程控制的良性互动,推动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
针对工点分散,现场管理跨度较大,人力物力耗费大的问题,项目班子成员从全局出发,针对各个工点的实际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管理,并将任务层层分解,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实现上下联动。在具体管控中,通过加强综合性施组和关键技术方案的编制,将隧道、钻孔桩施工作为关键卡控点,增强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严肃性和适用性,确保了工程的平稳推进。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施工需要,项目部专门组织人员进行了高铁施工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学习,并配合地方职能部门对项目16名员工进行了专职安全技能培训,保证了施工生产的持续可控。
在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面前,二公司宝兰客专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始终践行着“争先创优唯旗是夺”的宝兰精神。在集团公司组织开展的标准化管理推进会上,项目拌合站、乍岭隧道出口两个工点均被选作观摩点,受到了与会人员一致好评,成为全局学习的标杆。
严控成本创效益
在项目部,每天生产例会前一个小时,是项目员工集中学习的时间,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大家就管理创效问题进行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为更好地实现项目创效,该公司项目经营管理考核组深入宝兰客专对现场施工、资金使用、物资设备管理、“红、黄”线管理及财务委派制执行情况等工作进行全面指导考核。管理过程中,项目部专门成立责任成本控制小组,明确控制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加大对经济活动分析基础资料准确性的考核力度,严格执行公司内部“红、黄线”管理规定,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
对于原材料管理,项目部从原材料的市场考察到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商谈,再到合同的签订,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合理、规范,并对原材料进行集中供应,通过视频监控、电子计量以及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原材料的进、出场数量,实时了解掌握原材料的质量情况,确保准确无误,有效规避了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由于施工中碎石使用量较大,费用较高。为了严格成本控制,项目结合施工实际以及市场价格情况,积极与业主以及局指挥部沟通协调,决定自建碎石加工厂并已经正式投产,这将碎石的采购单价由原来的80元/吨降为目前的40元/吨,显著降低了成本支出。
项目部针对管段牛背隧道出口横洞地段的施工位置设计不合理问题,提前进行了勘察,详细了解情况,及时与业主、设计院进行沟通协调,提出了优化方案并获得成功实施。仅此一项就为项目带来了140万元负变更的纯利润,大大提高了项目的盈利水平。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考验仍在继续,征战尚未下鞍,中铁十局二公司宝兰客专项目的全体建设者,将用勤劳智慧拼搏奋进,谱写宝兰客专建设新的篇章,实现期到必成的庄严承诺。
王卫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