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潮汐间,一望无际排列的钢桩如“龙骨重铠”刺入海床,托起延绵数十公里的光伏板阵列——这片镶嵌于波涛之上的“钢铁龙鳞”,正是中国“十四五”能源远征军劈向深蓝的一柄利剑,而中铁大桥局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部正是锐利的剑锋。
凌晨四点,项目部轮机舱深处闷热如巨兽腹腔。轮机长老陈早已习惯这方狭促天地。耳廓微动,在金属摩擦、海水低吼和管道尖啸之间,他捕捉到一丝异样——轴承细微的嘶鸣。手电光柱中,他匍匐向前,指尖代替眼睛在油腻钢铁上摸索。片刻,备用轴承找到,在逼仄的黑暗中,他凭几十年肌肉记忆与触感,熟练更换。机器恢复平稳呼吸,老陈直起腰,灌下浓苦的咖啡,滋味仿佛渗进骨缝。“船上的机器,比咱自己的生物钟还可靠哩。”他常念叨。
天色微明,餐厅蒸腾着食物热气与喧嚣方言。天南海北的口音碰撞:河南腔的“中”字铿锵,东北话的“咋整”爽朗,夹杂江浙温软尾音。焊工王大力端着堆满包子的餐盘,向林旭炫耀手机:“瞅瞅,俺闺女给‘大海上的爸爸’盖的太阳房子!”屏幕里,歪扭楼房顶着明黄火焰。林旭笑着点头,心却微酸。昨夜母亲在断续视频中担忧询问:“旭啊,海上风大,吃得好不好?”锅碗瓢盆的撞击,成了思乡最清晰的背景音。
上午甲板成了搏击风浪的擂台。巨大吊机伸展钢铁臂膀,将预制平台吊向作业面。无形风手不断推搡基座。王大力和伙伴们如焊在甲板的礁石,身体前倾,紧握粗粝缆绳与风角力,呼出的白气瞬间被撕碎。汗水沿安全帽淌下。“稳住!加把劲!”王大力的呼喊被风扯碎,与海浪轰鸣、金属碰撞搅成撼人心魄的劳动交响。
日头西斜,熔金晚霞倾泻海面,将吊装巨臂染成流动赤铜。深蓝光伏板缓缓吊向预定位置,宛如巨人在摆放汲取阳光的鳞甲。值完班的人群涌向甲板,有人拍照,有人凭栏远眺,看无边的金红铺满海面,沉入墨蓝深渊。餐厅广播突响:“老王,王大力同志,听到请速到餐厅!”众人簇拥着莫名其妙的老王进去。灯光骤亮,一个硕大奇特的蛋糕赫然在目,上面歪扭写着“老王,生日快乐!”不同颜色果酱糊在一起。老陈带头吼起五音不全的生日歌,林旭和工友使劲鼓掌。王大力黝黑脸膛瞬间涨红,嘴唇哆嗦,平日粗声大气的汉子笨拙如孩童:“哎呀,这整的……”烛光摇曳,映照每张被海风刻蚀、此刻却写满笑意的脸庞。粗粝歌声中,暖意升腾。
夜色如墨涂染海面。控制室里,林旭核对数据,屏幕幽蓝光映亮他专注的脸。突然,刺耳警报响起,主控屏上,一处关键汇流箱图标疯狂闪烁刺目红光——“通讯中断!”船舱外,风浪汹涌,船体不安摇摆。林旭心猛地一沉,指尖冰凉。他抓起对讲机,声音竭力平稳:“报告总控,B1区汇流箱信号丢失,请求紧急排查!”“收到!我带人下去!”轮机长老陈回应斩钉截铁。脚步声、工具碰撞声在通道急促响起,奔向未知黑暗。
甲板下层通道狭窄潮湿,应急灯光昏黄摇曳。老陈带人,在手电光束中如潜深海般前行。水汽凝结冰冷管壁,滴落不断。故障点找到,一处隐蔽接线盒,密封胶圈老化,咸湿海风裹水汽侵入,蚀坏内部通讯模块。老陈果断撬开盒盖,里面已凝薄薄水珠。他迅速断电,用干燥压缩空气仔细吹拂,再小心翼翼更换模块。时间在湿冷中流逝,只有工具细微碰撞和粗重呼吸。老陈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模块更换完毕,准备测试!”控制室紧绷的神经稍弛。林旭深吸气:“启动测试!”几秒后,屏幕上顽固红点倏地熄灭,亮起温顺绿光。林旭长吁一口气,后背衣衫早已汗透。
后半夜,林旭值完班,独自走上寂静甲板。大海沉入深眠,墨黑无垠,唯有船行犁开的浪花在船尾拖曳出两道转瞬即逝的微光尾迹。他抬头仰望,银河清晰震撼,亿万星辰无声倾泻,仿佛随时滴落。白日机器的轰鸣、人声的鼎沸、警报的尖锐、故障的焦灼……此刻都被这无垠星海与深邃寂静温柔吸纳、抚平。他倚着冰凉船舷,目光投向东方,海平线已泛起一丝极淡灰白,如天地初开时第一缕小心翼翼的呼吸。
晨光初现,甲板机器轰鸣再起。深蓝光伏阵列在辽阔海天间,沉默而坚定地展开翅膀,日复一日追逐朝阳。钢铁浮岛上的这群人,用汗水与守望,正将光一寸寸种进永恒的波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