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程春色尽,人间五月来。闲暇时光,伴悦耳清风,捧《心安即是归处》,于浸满墨香的扉页中,在满是真情的字里行间,沉醉于吐火罗语大师季羡林先生荣辱沉浮的一生,细细品味他的人生哲学,领悟那不忧不惧的人生智慧,这一刻,三千烦恼丝应声而断,唯有一份幸福与知足在心中。
生命没有名字,所行皆是坦途。季羡林先生开篇即述人生,望九之年,回看人生路,抛却哲学家高深莫测,以层层递进的三论,诠释“人生”。他说生命本没有名字,每一代人都任重道远,而能否将蓝图变为现实,哪怕是贡献绵绵之力,都无形之中写就了生命。如此精辟深入、浅显易懂的论述,令我不由得想起人生路上的二三事,对生命的认同也更甚一分。
那一年,来到周转中心与同事们相遇,在这个半数以上为女员工的大家庭中,沿着女员工们的足迹前行。一路走来,我看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的精气神,纷繁琐碎的工作中,必有她们冲锋在前的身影;公司大小活动中,定有她们积极踊跃报名参与的声音。从晨光熹微到夕阳西下,同事们仿佛有着无限热情与精力,令我一度颇为赞叹。那天我问何以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同事略显惊讶,随即莞尔一笑道:“工作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总是要有人做的,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呢?”当时若有所思,而今再读季羡林先生的人生故事,顿时茅塞顿开。于新时代的女性而言,我们的生命本没有名字,可以是鲜花,可以是怒草,可以是疾风,又或是细雨,但无论置身于何地,身处于何时,都应有“走在路上”的自觉,始终牢记我们那星辰大海的目标,用脚步丈量人生的长度,以“发光发热”为矢志的追求,完成我们应完成的任务,做好我们应做好的工作,便能在这平静如水的人生中,活出女性的烂漫光彩,散发女性活色生香的韵味。
风浪起不忧惧,热爱可抵万难。季羡林先生在辨明何为人生后,结合自己九十载生活经验,漫谈道:“不完美才是人生”。一帆风顺不过是理想主义者的愿望,而真正的人生道路,实则布满了荆棘坎坷。从生活的鸡毛蒜皮,到终日奔忙的艰辛疲惫,有时我们落于人后,有时我们遥遥领先,断然谈不上“完美”。季羡林先生调侃式地谈论自己的一生,引用老子的经典福祸论作注解,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即“春风得意马蹄疾”时,要想到那些“阴雨连绵苦凄愁”的日子,“长路漫漫行道难”时,恰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勉励自我,如此方可保持心态平衡,以一种不屈的意志前行。当沉心思索季羡林先生所言时,脑海里忆起这样一件小事,令我感受颇深。
我向来是一个追求极致的人,所有的事情都力求做到完美。居于专业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这一岗位,某日同事们反映的一个问题,却难倒了自诩聪明的我。望着身边来来往往的同事,我一个人认真思考,却不得要领,一位同事似看透我心中所想,三五分钟点拨,令我茅塞顿开,最终出色解决了问题。在同事们的点赞声中,在众人一致的“完美”赞叹里,我心里却百般不是滋味,觉得“并不完美”,那雪中送炭的同事却笑着说:“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才有集体”。而今再读季羡林老师的人生哲学,我心怦怦直跳,原来人不会永远“春风得意”,老马也会“失蹄”时,于我们而言,承认自己的平凡,而后心怀勇气与热爱笃定向前,才是心态平衡的“法门”所在,往后的岁月里,我将不因风浪而忧惧,不因荣誉而自满,在集体的舞台上,和众人一起前行,朝着梦想的彼岸奔去。
历尽千帆福归来,知足便是最好。季羡林先生望九之年,回眸一生的沉沉浮浮,言曰:“行于天地,再遇自己”。在深入思考这句颇有深意的句子时,我不由得想,在人生这场旅途中,关于自我的碎片藏于时光的缝隙中,幼年时我们捡起天真烂漫,青年时我们拾起坚强勇敢,中年时我们得到担当责任,人生不同的时段,对应着不同的任务,然殊途同归的人生路,每个人却有着不同的心情。有人一路欢呼雀跃,不在乎行囊里有些什么,只管不断向前,探索下一个阶段;有人辗转彷徨,心心念念那些丢掉的碎片,只是原地叹息,最终踟蹰不前。然而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人至老年,方觉人生得失荣辱无谓,知足者方能常乐。
今朝今夕,我不过是茫茫人海众多女性中的一员,没有男性的孔武有力,不若他人那般的聪明智慧,但我依然知足,我因身边与我同行的同事们而开心,因为公司发展做出一点贡献而骄傲,因路上的阳光与微风而心生欢喜,故常道:“我很好,我很幸福,我很知足”。在人生这段向死而生的旅途中,愿我们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世界,并做自己忠诚的粉丝,在知足者常乐之中,收获心的自由与安逸。
蓦然回首楼兰处,历尽千帆福归来。人生路上,有风雨惊涛,亦有鲜花掌声。愿今后我们都能做季羡林先生一般的智者,热爱且知足,温柔且上进,在新时代的今天,在梦想的汪洋大海上,扬起追梦的风帆,坚定“知足”的道路,朝着美好的彼岸奋进,书写自己璀璨闪耀的人生篇章,创造平凡生命里,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