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3日
大山深处测量员
□ 胡嗣熙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
文章字数:1,060
  二月的云开大山深处,野樱正吐出细碎的花苞。我握紧方向盘,载着两名组员在盘山路上颠簸前行。作为中铁五局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A5标的测量主管,今天要带队完成F3断裂带地表勘查。后视镜里,GNSS接收机与无人机在车厢里碰撞出清脆声响,像是某种倒计时的节拍器。
  项目部会议室的电子钟跳到14时整,我们刚把商务车刹停在海拔400米的废弃晒谷场。断裂带坐标点藏在6.7公里外的木兰顶南坡,卫星图上那团浓绿的等高线,此刻正化作眼前层叠的苍翠屏障。该断裂带埋深595-705米,岩体破碎,围岩极不稳定,易变形和涌水突泥——这些冰冷的前期数据,都需要我们用双脚丈量出温度。
  “老规矩,反光衣穿上。”我边检查装备边提醒组员。00后测量员小曾麻利地将GNSS接收机装进设备箱,测量员小宋则塞了两把柴刀。三顶红色安全帽在墨绿山林中格外醒目,像是移动的警示灯。
  顺着村民放牛的兽径攀爬两小时后,海拔计显示已升至800米。腐殖土在靴底打滑,陡坡上横生的荆条抽在反光衣上噼啪作响。当最后一段羊肠小道消失在蕨类丛中时,小宋抽出柴刀劈开第一丛荆棘:“咱们给大山理个发!”
  三人轮番挥刀,硬是在密林中辟出一条“之”字形通道。海拔每升高百米,气压计就下降10hPa,无人机电池续航时间因此缩短了15%。在距目标点300米处,小曾突然停步:“胡主管,十点钟方向岩层走向异常!”顺着他激光笔的红点望去,果然有段约20米的反常岩脉,这意外发现让后续施工方案有了关键调整依据。
  17时23分,终于抵达预定坐标。原地休息时,山风就送来积雨云潮湿的问候。“抢在天黑前完成所有数据采集!”我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小曾用树干夯入定位桩,小宋操控无人机进行多角度倾斜摄影。当地表岩样装入标本箱时,雨滴开始敲打安全帽。
  “坐标数据复测偏差10米!”核对数据时我心头一紧。三人立即重启GNSS接收机,发现是被茂密的树冠遮蔽了信号所导致的误差。清理了周边细小的树木,腾出了一片空地,复核了坐标数据,最终确定了准确位置。雨幕中,小宋用外套遮住GNSS接收机,小曾在记录本上画出重点标记,那些被雨水洇开的墨迹,最终都化作图纸上精确到毫米的等高线。
  下山时已近晚上七点,头灯光束切开浓稠夜色。来时四小时的路程,此刻在应急手电的指引下疾行。小宋在前探路,小曾居中护着设备箱,我殿后清点物资。当商务车的轮廓在月光下浮现时,车载电台正传来《敢问路在脚下》歌声。
  返程路上,无人机存储卡里存着237张高清图像,GNSS记录仪刻录下断层数据。后座传来均匀的鼾声,后视镜里映着两张沾满泥渍的睡颜。车载时间显示明日施工方案会议倒计时12小时,而此刻山道上蜿蜒的车辙,正将今日的勘探数据编织成明天的施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