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由中铁三局承建的西延高铁阳湾一号隧道贯通;同日,参建的青岛地铁2号线西延段正式开通运营;12月17日,承建的雄商高铁衡水枢纽站前二标段最后一座连续梁——跨滏东排河连续梁合龙;12月15日,参建的北京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12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近期,中铁三局参建的一批重难点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果,纷纷告捷。
始建于1950年8月的中铁三局,前身为衡阳铁路管理局来镇段工程处。1952年4月转战内蒙古牙克石成立库图段工程处。1954年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援朝铁路工程总队第一大队2000余名铁军将士凯旋归国汇入三局,用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构筑了中铁三局精神文化高地,激励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挑国家基建发展重担。
74年来,中铁三局从战火硝烟中走来,传承优秀红色基因,秉承晋商文化内涵,逐步成长为全国首批工程总承包和首家取得铁路运输许可证的“六特六甲”大型施工企业,拥有铁路、公路、建筑、市政等各类资质145项,参加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十分之一的铁路建设,承建了百余项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工程。
打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援朝铁路工程总队随之建立。及至1951年初,在志愿军三次战役的沉重打击下,敌人节节败退、战线迅速南移,铁路运输补给线随之前伸。作为中铁三局早期创业的中流砥柱,援朝铁路工程总队第一大队入朝伊始,便担负起朝鲜重要干线——京义线“生命桥”清川江大桥桥区的抢修维护任务。
由于敌机频繁轰炸,交通运输补给异常困难,抢修便桥的指战员吃的是每天一斤多点的高粱米饭,喝的是盐汤,有时是一把炒面、一把雪。严寒、饥苦、特务扰乱、敌机轰炸都没能让战士退缩,终于在5月28日形成了清川江第一、二便桥同时畅通的新格局,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事推进。
在此后的“反绞杀”斗争中,一大队指战员共抢修敌机炸毁线路、车站、桥梁738处次,17885延长米,完成土方44397立方米。用16天时间,突破了敌人对万城、大桥区间一个月的封锁。用20天时间,实现了正常通车。四个月内争取通车夜1235小时,通过列车875列,使敌人对“三角地区”的“绞杀战”彻底破产。
入朝作战的三年时间里,他们破封锁、反绞杀、保军列、抢开通,抗美援朝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砥砺成金,历久弥新,始终为中铁三局指引方向。
白山黑水间践行初心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开发东北森林资源,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决定组建铁路新线建设专业队伍,修建东北森林铁路。1952年4月1日,铁道部从衡阳铁路管理局来镇段工程处抽调千余名员工组建了库图段工程处。1953年,从朝鲜回国的4000余名指战员经过短暂休整后,陆续北上,与库图段铁路工程处兵合一处,拉开了东北林区铁路网建设的大幕。
初到林区,工具简陋,机械设备很少,从路基修建到铺轨架桥,主要靠人拉肩扛来完成。员工们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先后发明了“以冻治冻”的冬季施工法,“空中飞篮”运土法,“凤凰双展翅”运料机具,以及在低洼塔头(生长在常年积水沼泽地中的草墩子)地段狭窄运输便道施工中发明的“一列挑土流水作业法”等在当时条件下较先进的施工方法。
到1966年末,牙林中线(现牙林线)牙林西线(现朝乌线)、牙林东线(现伊加线)全部贯通,交付运营铁路547公里,形成了大兴安岭林区铁路交通网。在此期间,铁三局还修建了长白山林区铁路长林线(现浑白线)和参加修建了汤林线嫩林线、京承线、通让线等铁路。1962年12月1日至1964年5月15日,圆满完成了滨洲线上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加固工程。凭着建设新中国的一颗红心,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和一副压不垮的铁肩膀,中铁三局在东北林海雪原中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真诚架起中非友谊的桥梁
20世纪70年代,中铁三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坦赞铁路的援助建设,吹响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号角。
按照周恩来总理“多上机械少上人”的指示,中铁三局组建了两个综合性机械筑路工程队、第一桥梁队,砂石采集队、工程材料厂五个全建制单位,乘坐“耀华号”“建华号”船舶从广州赴坦。首批人员于1969年8月到达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中铁三局承担坦赞铁路达累斯萨拉姆至巴比间502公里和马坎巴科至通杜马间316.9公里的施工任务。在坦赞铁路修建过程中,全体施工人员与天斗、与地斗、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手把手、一带一”教当地工友修铁路,并在修建过程中与非洲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76年7月14日,曾被西方舆论断言不可能建成的坦赞铁路提前建成通车,参建将士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祖国,但是中铁三局却有21人长眠于非洲大地,用生命铸就中坦、中非友谊丰碑。
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铁三局迈入转轨变型、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1985年,中铁三局参建的新荷铁路跨京广铁路特大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银奖;1992年,参建的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开通运营,该工程荣获鲁班奖;1996年,参建的纵贯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跨京广特大桥开通运营。
2000年11月28日,为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正式改制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跨入了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的新时期。2007年中铁三局作为中国中铁股份公司的成员企业在上海和香港两地成功上市,持续为国家高标准铁路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发展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中铁三局采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创新等方式,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2000年以来,中铁三局参建青藏铁路、京沪高铁、京张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全程参与了国家高速铁路的研发与建设,先后参加了首条客专、首条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首条膨胀土路基试验段。
秉承“技术开发与成果推广转化并重”的理念,中铁三局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2项,荣获省部级科技奖400余项,开发国家级工法20项、省部级工法80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2500件,主编参编铁路行业规范超百部。参建工程累计近700项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詹天佑奖、李春奖等国家和省部级优质工程奖荣誉,企业连续16次获评铁路信用评价A级施工企业。 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