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9日
泡菜
□ 杨韬 中铁物贸深圳公司
文章字数:1,413
  “杨先生,您好!快递到了,麻烦您下楼来拿一下。”听着手机里快递小哥的呼唤,我立马快步奔出房间,心里犯着嘀咕:最近没在网上买东西啊,这是啥意外之喜呢?
  收到的是一只小箱子,大概五六斤重,标签上写着母亲的名字。箱子里整齐排列着几个小坛子,里面装满了泡菜,诸如酸豇豆、酸萝卜、嫩仔姜等。打开坛盖,一股浓郁的辣味扑鼻而来,带着些许酸味挑逗着食欲。挖出一小勺辣椒放进嘴里,那份久违的味道瞬间包裹住味蕾,仿佛重逢的老友,既熟悉又热情。
  “妈,这坛子菜肯定是您的手艺吧,您怎么突然想到给我寄泡菜了?”我朝着手机那头问道。
  “还不是因为你上次回来刚打开泡菜坛子,就抱怨项目部食堂饭菜太清淡吃不下,我一直记着呢!你现在一个人在外面,挑食可没人能惯着你了。”母亲略带责备的声音从手机那头传来。
  我不禁感到有些难为情,接着便是深深的歉意。确实有这么回事,我每次回家总是习惯凑到泡菜坛前闻闻“乡味”,至于伙食清淡,不过是随口一说。
  作为游子,回家时总是愿意分享好消息,隐藏烦恼。当母亲问起我的吃住情况时,我描述的是住在海岸边,独享海景,饮食丰富,三荤一素,餐餐有鱼有肉,只是最后提了一句广式口味,味道略显单一。没想到母亲心思缜密,明白了我的真实感受,这么大年纪还为我操劳。这么一想,生活中哪有什么突如其来的惊喜,不过是那些关心我的人在默默付出。
  母亲腌制的泡菜向来无与伦比,邻居家的似乎总是稍显逊色,更别提市面上大量销售的那些。尽管母亲的制作流程看起来与其他人家并无太大区别,但在诸多细节上却大相径庭。无论是选材、盐量控制、腌制时长,还是萝卜条的尺寸、晾晒时间以及辣椒、大蒜的使用量,都凝聚着她的匠心独运。这些年来,母亲还依据家人的喜好不断改进,才造就了这份独有的风味。然而,随着年岁增长,母亲体力渐衰,不得不渐渐停止制作泡菜,没想到因为我无意中的一句话就让她重新捡了起来。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乡村交通也不便利,只能在每周赶集时补充些零食。家里孩子众多,零食常常在当天就被分食一空。在那个贪吃的年纪,地窖里摆放的大肚坛子成了我的美食宝库。
  每当夜幕降临,我就会怀着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坛子。打开坛盖的那一刻,一股混合着酸甜苦辣的香气扑鼻而来,仿佛是魔法师挥动了魔杖,唤醒了沉睡中的美味。我就像是一位探险家,在这未知的美食世界里四处探索。每取出一样食物,都伴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快乐。那种感觉就像是揭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秘密,每一次的发现都让人惊喜。
  每当这时,母亲便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偶尔会假装生气地念叨:“小心点吃,别到时候又闹肚子。”直到有一次,我冒险尝试了仅腌制一天的腊八蒜,那强烈的味道让我皱起了眉头,心有余悸,这才让我消停了一段时间。现在想来,那些开坛的瞬间,不仅仅是一次次的味蕾盛宴,更是童年记忆中最难忘的乡愁。
  印象最深的还是炎炎夏日,蝉声阵阵时,在葡萄藤下铺展开的一张方桌。桌上摆放着几碗清凉的凉粉、米豆腐,旁边则是几碟清爽的脆萝卜、泡椒藕片和酱黄瓜。我们兄弟姐妹五人围坐其间,尽情享用,吃得汗水淋漓,共同享受这夏日特有的惬意和满足。母亲则舒适地躺在靠椅上,缓缓摇动着蒲扇,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我们,温柔地说:“你们别急,吃完了还有呢。”
  “这泡菜吃得真过瘾,要是搭配上我老家的豆豉,我一个人能下三碗大米饭!”同是贵州人的同事在旁边说道。我夹起一根爽脆的萝卜送入口中,脑海中却不禁浮现出年迈的母亲步履蹒跚腌制泡菜的画面。
  或许,是该回家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