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铁一局在国家管网建设项目管理公司2023年度承包商考评中,被评为“优秀承包商”。这也是该奖项设立以来,中铁一局四公司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而这一成果可以在国家管网集团项目投标中得到奖励应用。
2010年以来,中铁一局四公司先后参建了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国内段)隧道穿越工程、西气东输三线管道东段隧道工程等十余个管网类项目,累计敷设管网里程120余公里,掘进隧道近百座,约40公里。
融合优势 充实隧道品牌新内涵
在十余载管网类工程的建设历程中,中铁一局四公司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精编方案、超前预报、融入民风、创新管理”的管网类项目施工理念,将管网隧道工程与传统铁路公路隧道工程相融合,充实了中铁一局隧道品牌内涵。
管网类项目,尤其是管网隧道,断面狭小,作业空间有限,使得大型机械设备难以发挥作用,面临开挖、钻爆、出渣及通风等多重挑战。除了地质条件较差、施工安全风险大之外,这些工程还往往具有线路较长、工点众多、地处偏僻等特点,征地、运输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我们破题的方法,来源于千锤百炼的实践。”分管该领域市场经营管理的四公司副总经理纪彦飞介绍,“一是精编方案。各项目团队如考古学家般,细致研读地质资料,量身定制施工方案,确保安全与效率并重。二是超前预报。凭借先进的地质雷达与地震波探测技术,提前洞悉不良地质,制定应对策略,将突发状况对工程的影响降至最低。三是融入民风。项目党支部协同属地政府,与当地群众对话,尊重当地风俗,确保施工和谐推进。四是创新管理。运用信息化平台,构建项目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施工进度与质量,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诚信履约 擦亮隧道建设新名片
四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履约,将“干好在建”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石,并通过优质管网项目积累了“工程财富”。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项目隧道七标共有隧道11座,总长8.7公里,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境内,途经人员密集村庄,Ⅴ、Ⅵ级围岩占比58%,断面小,独头掘进距离长。
“项目对外协调压力极大,涉及多个村落。我们参与各项协调工作,促进了工程建设与地方问题同时得到妥善解决。”七标项目负责人李杨说道。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强化安全管理,全过程监控隧道开挖、爆破、支护等各工序,坚持班前安全讲话、作业许可证等制度,对进场作业人员实施工牌管理,并将他们信息录入业主PIM平台生成带有二维码的胸卡,确保施工过程受控。
“我们在上一个项目圆满完成了11座隧道的施工任务,得到业主及各方的高度肯定,滚动经营出川东二线项目,但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今年7月,中铁一局中标川气东送二线项目隧道三标,李杨带领西三线中段隧道七标项目管理团队从河南南阳转战湖北恩施。
近十年一直从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的李杨介绍,管道工程隧道的管理与铁路公路隧道相比确有不同,点多线长、断面小、地质复杂,川气东送二线项目施工同样面临这些问题。该项目管段全长33.4公里,共有隧道32座,涉及2市4县14个乡镇40个村,外部协调工作难度极大。项目部提前梳理难点、卡点,确立了“以外协保进度”管理观念和工作重点。近半年时间,项目团队提前完成了用地手续、大临建设、弃渣规划等协调任务,项目即将进入施工大干阶段。
创效双赢 开启隧道经营新局面
精准的战略定位、强大的施工能力、丰富的管理经验汇聚成中铁一局及四公司在管网领域施工独特优势,不仅赢得众多荣誉,还实现滚动经营,中标多个管网类项目。值得一提的是,甬绍干线东段天然气管道工程是四公司在油气管网领域首个单标超过10亿元的项目。
“为什么我们可以连续在管网建设领域有所建树,主要是想业主之所想,并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李杨解析道,在西三线中段项目塔沟隧道施工过程中,1.07公里的隧道按照设计要求为双面同时掘进,项目部通过技术和成本两方面测算,最终报各方同意,采用了“先独头、再双头”的掘进方式,在保证工期的情况下,节约成本近50万元。精打细算的管理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中铁一局及四公司隧道施工管理水平。
通过在管网领域的不断拓展,四公司华中区域指挥部在当前建筑施工行业形势压力加大的境况下,今年营销额已超计划完成,还有不少项目仍在持续跟进中。“立体的营销网络是关键,各级责任人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领导负责高端访问、营销人员积极对接、管理人员干好在建,简单的经营逻辑就是‘撒手锏’。”华中区域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安哲在交流经验时说道,尤其是在管网项目标中结合自身技术文献,打造投标亮点,取得较高分值,也和竞争单位形成鲜明对比。
闽粤支干线项目负责人贾海涵表示,“我们充分发挥在隧道建设领域的优势,以干好在建为基础、滚动经营为目标,项目建设期间,多次受业主邀请,在隧道技术、施工管理等方面为业主及相关单位进行授课培训,还协助业主编制标准化图集、规范等,受到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
“优质干好在建,是我们真诚的‘必杀技’。我们在闽粤支干线采用了拼装式模板代替传统二衬台车的方式,二衬施工也从每天12米提升到20米,极大加快了施工进度。”项目现场技术负责人陈博说。四公司在既有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断掌握、应用新的施工技术,从而在后续同类型项目中更高效地施工,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技术积累使得四公司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四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优势,赢得更广泛的客户认可。 陈敬浩 朱煜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