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13日
为了瓜达尔发展新引擎早日点燃
□ 王冲 王志威 中铁北京局机场分公司
文章字数:2,592
  近日,中国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项目通过第三次中期验收。该项目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的重点项目之一,建成后将和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等共同组成海陆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惠及当地、连接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瓜达尔地区现代化的标志性建筑。
  沙丘荒漠,酷热干旱,平均气温30摄氏度,最高的时候可达55摄氏度……在“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中,中铁北京局建设团队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以工匠精神建造中国援巴基斯坦瓜达尔新国际机场,护航未来的航班跨洋越海,在2023年“翼起翱翔”。
  情比金坚
  中巴友谊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作为援建新瓜达尔国际机场项目的主要成员单位之一,中铁北京局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落实中巴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以中巴经济走廊(CPEC)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和机场建设领域施工经验及品牌优势。
  “这三年,太不容易了。”项目经理戴春壮回忆道。在这里,中铁北京局青年和这座“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共同成长,他们平均年龄不足35岁,自2019年扎根于此,已经坚守了3年多时间。
  2019年11月项目开工,年轻人响应援外号召挺膺而出,从刚刚参建的投运不久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出发,几经辗转,历时近10个小时,第一时间抵达项目驻地。持续高温、低氧难耐、淡水资源匮乏、没有商店和通讯基站……这群年轻人将要面对的,是气候环境、建设进度、背井离乡的全方位挑战。他们克服物资匮乏、劳务紧张、物资过关等困难,高起点布局、高标准要求、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建设,工程进度、安全、质量达到建设标准和业主要求。项目部多次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总领事馆驻卡拉奇总领馆的表扬信和各方赞誉,获评2021年海外工程“优秀营地”荣誉称号。
  “这里的人们很友好,有时会主动让我们抱抱他们的孩子,‘巴铁’们说,中国人,很好!”在项目工会主席白丁心里,2019年踏上巴基斯坦土地的那天起,这片辽阔的热土上就不只有沙丘荒漠,更多的是承载着中巴人民之间的合作与友谊。
  2022年,巴基斯坦多省份遭遇多轮暴雨引发严重洪涝灾害,发生涉及中国公民的安全事件,疫情、洪灾、防恐就像“怪兽”出没,项目团队直面困难,不仅没有打“退堂鼓”,还积极捐助物资救灾,开斋节前夕专门为巴籍员工送去牛奶、口罩、防暑降温药品、活羊、饮料等慰问品,联合当地共同向迪亚巴拉小学捐赠书包、课本,滑梯、秋千等设施并装修教室。
  “我们去工地的时候都有当地人保护,最危险的时候也能心安。一群铁人,发烧了扛一扛,想家了扛一扛,只要心在一起,风雨同舟,总能过去。”1997年出生的小王说。
  攻坚克难
  2019年9月25日、2020年9月4日、2021年3月8日,中铁北京局三批援建人员陆续出国。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国内后续管理人员无法到岗,又恰逢伊斯兰国家斋月、开斋等假期,年轻人一人分饰多角,就地迅速开展工作。
  作为2019年第一批抵达项目的先遣人员,物机部李广超克服国情不同、风俗差异、语言不通等困难,和安小可“踏破铁鞋”寻找优质资源,积极同其他中资企业联系,联系各种供应商,全面了解瓜达尔地区材料设备的市场和价格,为项目的前期核算和规划提供支持。为了确保材料进场及时,中午材料到场后两人连续盯控物资卸载,两个月没有吃过一顿“安稳”的午餐。
  在拌和机械设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就地取材,采用传统拌和工艺进行现场试验,形成分段分片施工流水作业,保证工程水泥土试验段施工完美收官。工程施工的站坪下面是1.6米的结构层,为确保地基强夯效果和工程质量,大家需要先往地下打孔并反复注水3到4次,再进行强夯,才能达到标准要求。
  “弟兄们见缝插针抓生产,千方百计调资源,大多数时间都在‘夜战’,关关难过关关过。”33岁的项目总工杨龙章说。由于项目临近瓜达尔港,高温高盐腐蚀的环境和复杂的地质情况给施工带来挑战,杨龙章和团队将在大兴机场项目的机场建设标准用来建设该工程,严谨细致开展新建机场飞行区工程跑道、垂直滑行道、停机坪、服务车道、巡场路和场道排水、场区围界及目视助航等工程建设,精准计算各项生产资源的配置数量,确保资源合理利用。
  水泥混凝土道面工程虽然施工难度不大,但是质量通病较多,为尽量减少和预防质量问题,项目工程部副部长严仁针对当地常年高温天气,合理编制施工方案,每天夜间坚持现场加班2小时,坚持每月底进行进度计划对比,按照进度计划完成各项控制性节点目标工程。“身后有强大祖国作为后盾,我们会将所学的技术管理、施工管理经验付诸于实践,发挥技术优势,建功海外,续写中巴友谊。”严仁说。
  书写荣光
  为了心中的梦想与荣光,4年来,项目团队迎难而上,主动担当,全力以赴打造“一带一路”上的“璀璨明珠”。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好“人、料、物、机、具”合理配置,不断提升管理质量,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始终做到作风优良、工程优质、干部优秀。
  由于检测项目较多,项目检验时间不一,1997年出生的试验员樊磊磊和1999年出生的测量员冉海东虽然年龄小,但工作起来丝毫不马虎,他们精准测量布控及放线,每天对已需铺筑位置定位防线、进行标高复核。常年干旱少雨,增湿成为地基处理工程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二人总是冲锋在前,半夜起床到实验室关烘箱测含水是常态,当晚准备对第二天现场需施工资料是常态,满鞋的泥巴、潮湿的裤管成为作业时的标配。
  巴基斯坦项目是工程部调度员欧小冰毕业后参建的第一个项目,他倍加珍惜难得的机遇,全程参与了项目建设。从项目前期负责物资招采,联系厂商对接采购物资参数以及询价、核对、集港、发运等工作,到抵达项目后,同时担任工程调度员和试验室资料员,晚上加班已是常态。“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和大家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和实战知识,压力下才能快速成长。”欧小冰说。
  兔年伊始,驻地现场通讯中断11天,断水6天,仅能依靠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材料运输进场受阻,无法跟家人联系,大家将牵挂和担忧埋在心底,每日跑现场、抢进度、保安全,在异国他乡保护好自己,是对家人最好的回应。项目经理戴春壮自2020年9月“逆行”海外至今,中途仅回国探亲一次。“航班经常熔断,回国十分不便。工程部副部长郎小东去年10月喜得贵子,也没能回去,他说等孩子周岁时再回去。”
  巴基斯坦白天燥热,大家习惯了在夜晚气温较低时“干活”,看打桩灌浆,听机器轰鸣,一起经历星河横流,岁月成碑。青年们表示:一个人奋斗的青春是不完美的,因为和“巴铁”们共同建设这座“一带一路”最美机场,人生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