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03日
也谈“算盘思维”
文章字数:996
    新春伊始参加会议,听到单位一位领导脱稿道:我们仍有一批思维僵化的干部,像“算盘珠子”,拨一下动一下,不会系统思考、超前思考、主动作为,制约了自己成长,也严重影响了工作,这样的“算盘干部”要不得!
  “算盘思维”引起了笔者的深思。犹记30年前刚进单位时,经常听到财务室算盘珠子此起彼伏噼噼啪啪的声音;亦闻单位经常开展珠算比赛,精通珠算的“铁算盘”往往被人们交口称道;还听说有位大师级珠算高手,听着打算盘的声音就知其对错,堪称业务精通典范而受尊重。岁月如白驹过隙,时到今日,都很少在某单位能看到一把算盘了,从计算器到电脑的普及,仿佛一转眼就替代了几千年的“国粹”。这就是时代变迁的力量,势不可挡,昔日的王牌被淘汰,往往时代都不会打一声招呼。
  由此联想到岗位的要求。入职不久,单位的某领导语重心长道:一技在手,终身受益,你看单位的打字员、驾驶员,他们的岗位不可替代。30年前,这话一点都没错,但用今天的标准来看,时代不一样了,打字和驾驶几乎成了人人必备的基本技能。从哲学的角度看,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职场更是如此。曾几何时,“螺丝钉”精神备受褒奖,做一颗螺丝钉似乎成了敬业爱岗的代名词。时至今日,多岗位历练和“流动”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几乎没有谁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或钉在一个地方。
  再回到算盘珠子话题。算盘,不拨不动,拨一拨才能动一动,这是其基本属性,成就了其严密的计算逻辑,在电子算
  员工心语法技术普通应用之前,就是计算领域的王者。由此形成的“算盘思维”,影响了一代代人的工作生活,也成了一些人的思维定式。
  技术的代沟实际上比人的年龄代沟,代际更迭更快更频繁,影响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亦步亦趋。比如“算盘思维”,拨一下动一下的员工在单位不吃香了,领导会认为这样的员工主动性不强、责任心不足,缺乏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只求完成任务,不求深入思考、精益求精,结果思路僵化、执行退化、责任弱化,在市场竞争和精细管理中处于下风,进而拖了团队或单位的后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全面的要求。时至今日,再也不能满足于只会根据口令执行的“机器人”。事实上,很多单位仍有很多“机器人”式的员工,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没有“脑中枢”命令就不知道干啥,满足于指到哪打到哪,而形势任务的变化,“算盘思维”“机器人思维”落后或不适应于时代发展愈加明显,也越来越不受欢迎。
  与时俱进,思维必须超前,步伐务必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