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17日
月是工地圆
文章字数:1,44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和家人共赏圆月、品尝月饼是中国人欢度中秋佳节的传统习俗。回想今年中秋节,在宣绩高西津河特大桥建设工地、西延高铁太康隧道现场,铁路建设者们怀着浓浓思乡情,坚守岗位,度过了一个别样的节日。 

  望着夜空中移走着的月亮,我总能想起这20年间的月夜采访,每一次采访,都是不一样的感动。 

  月夜穿过回忆,想起了10多年身怀遗书战涌水的玉蒙铁路秀山隧道平导开挖班长胡卫强。该隧道因“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变化频繁、地下水极发育、涌水突砂石多、施工极其困难”著称,在当时全国11座高风险隧道难度数一数二。 

  隧道开工6年多来,在胡班长的带领下,他们安全战胜了大小涌水突砂60余次,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来过秀山的领导和同志。胡卫强那年40岁,是一名普通的劳务工,参加铁路建设的21年来,对于胡卫强来说就是紧握风枪在阴暗、潮湿的掌子面上掘进了21年。 

  在2008年的那个中秋夜,当平导开挖班的风枪手正紧握风枪向前掘进时,开挖班长胡卫强忽然感觉脚下的岩体在微微颤动,耳际传来仿佛巨型软体动物爬出 

  文艺园地洞穴的声音。经验丰富的他知道掌子面肯定又遇到了富水区,他的“撤!撤!撤!”三声大叫,30多人此时的速度比跨栏运动员的速度也许还要快得多,责任、经验、朝夕相伴的战斗情谊再一次让他们死里逃生。6年多来,他把战涌砂当成自己的事业,把掌子面当成凸显英雄本色的舞台,带领开挖班战胜大型涌砂60余次,每一次可以说是死里逃生。 

  他每次战涌砂走进隧道前,都是揣着遗书,先给父亲、妻子去个电话,害怕在战涌砂中有个万一。每次接到电话,妻子都会说,别怕,家里的事情有我在,我和儿子为你加油;父亲说,时刻注意安全,战完涌砂给家里报个平安,让我们爷孙三代人一起高兴一下。60余次的电话没少让家人担心害怕,儿子胡德说,爸爸虽然很勇敢,我们在老家天天为他祈祷平安。
 
  月夜穿过回忆,想起了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一号斜井工地。就在2017年10月4日正逢中秋节,一位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的员工,背上背着一位75岁的老母亲,在工地的生活区行走。母亲在背上,望着板房上的圆月,看着周边的工地与山景,两鬓的白发被风吹起,微眯着的双眼透露出一副惬意的神情。这位员工虽然步伐沉重缓慢,汗流浃背,但脸上也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这位尽孝的员工就是中铁五局京张项目架子二队的施工员刘建林。他的母亲王万全患有劳损性关节炎,既不能多下地行走,也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不动,否则都会造成关节的磨损和负重。3年前,刘建林发现母亲有些自暴自弃,不愿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疾病处置,尤其是孤身一人在家且没有人照顾,还拒绝亲朋好友的探视。他看着母亲一日日消瘦下去,精神头也差,心如刀割。2014年5月他毅然将72岁的老母亲从四川营山背到了云南富源的沪昆高铁壁板坡隧道工地,成了背着母亲建高铁、爱岗尽孝都兼顾的好员工。2016年转战京张高铁,他再次背着母亲来到一号斜井工地。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班。他说:“只有跟母亲在一起,我在这个世上才有家。” 

  现在的每个中秋夜,刘建林都能和母亲在一起,围着饭桌吃顿团圆饭、赏月吃月饼,相守幸福时刻,月圆人团圆。 

  月夜穿过丛林,回到正在建设的宣绩铁路工地。听,大山里炮声隆隆,机器轰鸣;看,那奔腾的车辆川流不息,机房板棚里叮叮当当,奏出了一曲曲筑路人的心声。筑路工人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他们依然斗志昂扬,在皎洁的月光下,默默奉献。 

  巨大的钢结构台车为隧道衬砌,把隧道打扮得干净而漂亮,洞壁光滑浑然一体,像一面巨大的明亮宽阔的水晶镜子,照耀着筑路工人奋力前行。 

  皓月当空,万水千山总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