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5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5日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擦亮中铁桥梁品牌
中铁大桥局
文章字数:1,975
  “十三五”以来,中铁大桥局在股份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一些成效,有关情况如下:
  一、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中铁大桥局长期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依托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及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加大创新力度,圆满完成了科技创新各项任务和目标。
  “十三五”期间,公司共立项各级科研课题309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詹天佑奖7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258项,国际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工法258项、编写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7项,荣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
  二、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战略先行,注重部署措施贯彻落实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我局将领跑中国桥梁建造技术发展作为创新工作目标,以复杂环境下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桥梁结构健康诊断及功能恢复提升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制定了优化技术创新体系,突破重大关键技术,造就一流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我局发布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细则》《“桥梁+”发展战略实施纲要》等一系列工作要求与战略部署,为公司科技创新把准方向,并制定五年科技规划及每年发布年度科技工作计划,促进科技规划及重要任务的落地实施。
  (二)健全体系,实现科技创新强基固本
  公司以“平台做大做强,专业做细做精”为努力方向,健全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研究开发层,以桥科院、设计公司、特种公司为固化提升层,以工程公司、项目部为成果转化层的科技创新体系。同时,我局积极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将部分科研职能划归国家重点实验室统一布局管理,较好解决了公司科研力量功能重叠、资源分散的问题。
  我局“十三五”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个,参建国家铁路局“特殊复杂环境下长大桥梁建造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旗下工程和科研类子公司均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完善机制,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一是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及时编制、修订了《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网信工作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并响应国家相关精神,提高了科技奖励额度,五年间发放成果奖励677万元,有效激发员工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考评机制更具针对性。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要素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实现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在各级领导班子薪酬考核中的全面覆盖。考核办法中将科技奖项、科研课题、标准规范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强化了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指挥棒”作用。
  三是创新投入注重软硬结合。我局重视创新硬投入。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总值31.05亿元,拥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88万元,建成了桥梁科技大厦,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用房6145平方米,配置了“大桥云”、桥梁健康与安全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平台。在软投入方面,通过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保证研发经费、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式,全面调动各类要素投入科技创新活动。
  (四)多措并举,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主办国际桥梁科技论坛等技术活动,加强了国内外桥梁前沿技术的交流学习。通过开展内部研究生培养、双导师带徒、技术人员岗位交流、特色技术比赛及专题技术培训活动等形式,有力提升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公司“海洋长大桥梁建造创新团队”获国资委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称号。
   三、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效果
  (一)企业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在新型材料方面。掌握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技术,已初步形成产业化,年产值超亿元。
  在特大跨度桥梁建造技术方面。首创整节段钢梁架设和超大沉井施工技术,实现了公铁两用斜拉桥和悬索桥建造技术的千米级跨越。
  在跨海桥梁建造技术方面。研发了结构构件整体制、运、架成套技术,提高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技术水平。
  (二)支撑企业经营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为做强主业提供根本支撑。依托重大工程开展技术攻关二百余项,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研成果及专有技术千余项,顺利建成杨泗港、沪苏通、五峰山、平潭等重大桥梁工程。
  二是为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在项目建设之初,我们加强对重大和关键技术的超前研究,主动为业主的复杂技术难题献计献策,为参与工程竞标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三是为多元化提供超前支撑。在做强主业的同时,通过超前储备技术的研发,为开拓新经营领域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在城市轨道、海上风电等领域取得了较好工程业绩,缩小了与传统优势企业的差距。
  (三)促进社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
  近年来,我局编写《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9部国家、行业标准;桥梁施工实现从散件制造拼装到工厂化预制、现场整体安装的转变,降低了桥梁建造安全风险;高性能钢材、混凝土和阻尼减振设备从严重依赖进口到全面自主国产化,推进了桥梁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