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18日
创新理念七措并举推进世界一流大桥建设
股份公司生产监管中心、中铁大桥局
文章字数:2,199
  编者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中铁项目管理提升会议精神,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的管理思路,提高对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优化项目管理体系、强化责任落实、聚焦价值创造,积极推行“大商务”管理,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特别是项目效益水平提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本期开始,《中国中铁》开设“项目管理效益提升”专栏,宣传在“大成本”管理理念下,企业各层级在围绕项目投标经营、过程管控、收尾管理、全流程、全环节宏微观成本管理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成果,为各单位提供借鉴。希望各单位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投稿。
  常泰长江大桥位于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与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之间,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际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建成后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六个世界之最”,是长江上又一座里程碑工程。开工以来,项目部坚持问题导向、快速施工、依法合规、合作共赢等理念,聚焦于稳、聚力于优、着力于盈、落脚于干,抓好创新应用、安全质量、绿色环保、诚信履约、作风建设等工作,努力实现科学高效、降本增效。
   一、优化施工方案,实现降本增效
  项目在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阶段做好经济比选,大型临时设施在保证功能和安全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优化。在沉井下沉方案中,根据以粘性土为主的地质特点,将吸泥下沉优化为上部12米预开挖,加快了取土下沉的进度,直接降低了沉井下沉成本。
  进场后,施工方案中将锚墩与水上混凝土拌和站平台进行结合设计,实现栈桥水陆联通,混凝土互供互补,既减小拌和站建设规模,又减少了水上船舶数量使用;及时抢建了岸上混凝土加工配送中心以供应临建混凝土;精准调配水上“海天”号拌和船使用时间,实现自拌自给,提高了水上施工效率。
  二、研发先进装备,实现降耗提效
  建设初期,项目筹备组根据地勘报告,深入集团内安九、深中通道等项目和浙江交工、中铁四局南太湖等项目考察调研,并积极与设备厂家就解决盲区取土以及硬塑土层问题提前对沉井取土设备进行多次研究,为后续高效取土以及顺利承接A2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中标后,项目部多次就取土设备型式、性能、工效、行走方式等根据建设、设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在实践中积极改进,开创性研制成功了履带式绞吸机器人、龙门式绞吸机器人,并结合高压射喷钻机、液压双绞头吸泥机、高压射水配合普通吸泥机多种组合取土设备,实现了平均每天取土下沉25厘米,下沉终到位历时380天的记录,较计划工期提前了100天。
   三、探索智能控制,实现工艺工法再创新
  6号主墩沉井下沉中,项目部搭建了沉井监控云平台,以下沉阻力、结构安全、几何姿态及施工环境等监测系统共同构成智能感知系统,配合水下三维地形扫测技术,对沉井智能感知系统以及水下机器人采集的数据进行模块化分类、图表化展示及相关数据分析,对沉井姿态进行实时预报预警和指令发布,实现了沉井下沉可测、可视、可控。
  四、运用智能技术,提升现场安全管控
  建立智能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对劳务作业人员进行实名制登记,配发智能ID识别卡,对班组集中作业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通过闸机系统数据采集,及时了解现场进出场人数,实现各工点工效分析、人员电子考勤生成、进场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等身份验证。
  借助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在车间和主塔搭建智能违章抓拍预警系统,通过预设违章行为、人员身份自动识别,有效实现了违章人员拍照、及时广播提醒、数据自动采集、网格化考核数值自动生成,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无死角监控,有效杜绝了人的不安全行为。
  重点场所安装智能识别定位系统,及时掌握人员实时位置及相关信息,对进入现场施工区域的人员做到实时定位,为应急救援提供信息支持,提高应急救援、安全救护的效率。
  五、强化材料管理,提升物资高效使用
  项目所用钢筋采用集中加工配送,采用国内先进的自动化钢筋加工机械设备,通过嵌入式开发等手段,打通了钢筋BIM模型数据与机床设备之间数据接口,实现钢筋半成品数控加工自动化。同时采用软件管理平台,实现物料自动收发、自动盘点、自动核销、发料途径自动追溯。
  建立了周转返还材料中心,划分功能区,配置物料仓储管理系统,动态反映各个货位现有材料数量,进出库时点等信息,最大限度降低过程消耗。开工以来,多次使用内部周转返还材料累计约1.2万吨,占项目周转材料总需求量的65%。
  六、发挥人才摇篮作用,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
  项目部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型项目人才培育摇篮作用,建设了600平方米的产业工人培训中心,设置登记、培训、体检、安全质量体验等功能区,实现人员进场登记、培训、考核、体检、工资发放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施工人员的培训按施工工序、管理要求编制全年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节点、考核形式,培训过程聘请行业内外专家常态化系统性授课,持续推动技术、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七、实施网格化管理,提升全员管理动能
  项目部根据作业范围、施工特点等将整个项目划分成若干网格责任区,按照“谁区域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人,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转”的施工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完善了班组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对施工现场班组长从人员选拔、教育培训、精准激励、劳务计量、工序免检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通过网格内管理要素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奖惩,量化式的硬指标考核,第一时间将隐患在网格中消除,筑牢了项目管理第一道防线,全面提升了管理工作动能,达到真正的促、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