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的“拓荒者”
2004年9月,中国首条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在遂渝线开工建设,时任中铁八局总工程师的赵智全权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面对这条既无技术规范可依,又无施工经验可循的成区段无砟轨道,他清楚“这是一项挑战中国铁路建设者科技能力的任务”,必须坚持用、产、学、研相结合,走自主创新之路。为此,他挑选组织了大批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集中开展技术研发。数百个日夜,他们夜以继日地查阅了大量科学技术资料,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国内首先研制了普通型无砟轨道板、绝缘型轨道板、减振型框架板及双块式轨枕等无砟轨道产品,创造了国内首次在路基上铺设无砟轨道、首次在大跨桥上铺设无砟轨道、首次铺设无砟轨道道岔、首次掌握在无砟轨道上采用谐振式轨道电路传输特性技术、首次成区段建成无砟轨道铁路等多个第一,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高速铁路建设标准的“探路人”
2009年12月26日,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武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这背后有着赵智及其团队的辛勤付出和刻苦钻研。中铁八局在武广线承担武汉工程试验段和Ⅰ标段的施工任务,为了全身心投入到武广建设中,他将办公室搬到施工现场,随身行李中最多的就是各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标准、技术资料。他和德国海特坎普公司、铁四院联合编制完成了《武汉工程试验段施工图设计站前工程设计细则》,与德国海特坎普公司联合体编制了《武汉工程试验段施工技术细则》及《武汉工程试验段施工质量验收细则》(轨道篇、路基篇、桥涵篇)。标准编制完成后,他立即在试验段现场组织路基CFG桩施工、强夯、岩溶及红黏土注浆、冲击碾压、高性能砼浇注、AB组填料填筑、褥垫层和钢筋绑扎及综合接地等工艺试验,为全线全面施工奠定了技术基础。科技型企业建设的领军人
作为中铁八局总工程师,赵智既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打造科技型企业的领军人。在他的倡导下,中铁八局先后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省级技术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联合各方力量开展科技攻关。他十分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吸收大批青年技术骨干进入科研组,在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高原铁路等高新技术建设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创新。在他的指导下,中铁八局先后取得科技成果129项,其中有7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4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4项;获国家级工法6项。在他的助力下,中铁八局凭借科技创新的优势,收获了以技术培育市场、以技术换取市场的硕果,先后入围遂渝、武广、广珠、石太、哈大、京沪、石武、成灌等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工程建设。中铁八局也被列为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获全国建筑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