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20日
风雨过后见安澜——中铁八局参加四川甘孜丹巴灾后重建纪实
文章字数:1,500
  堤坝沿河挺立、大桥横架两岸、房屋基础基本成型……仅过一年多的时间,曾经满目疮痍的梅龙沟,再现出迷人的景色。遥遥望去,烈日下,正活跃着中铁八局和当地建设者们加紧施工的身影。
  2020年6月17日凌晨3时许,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暴发泥石流,小金川河阻断,形成堰塞湖。而后,连日的暴雨和洪流将下游秀美如画的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科尔金村以及半扇门镇阿娘沟村等夷为废墟。

风雨同舟,重建家园铸信心

  面对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丹巴县政府启动应急三级响应,紧急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参与应急抢险,并积极对接各方力量寻求支援。县政府全力抢通生命通道,第一时间转移疏散群众,建设了标准化过渡安置点,调配生活物资、发放补助资金,保障了受灾群众在临时过渡安置点生活平稳有序。
  “说老实话,政府对我们太好了,给我们修房子,发的油和米都吃不完。”63岁的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村民袁坤庭说道。
  中铁八局积极参与丹巴县灾后重建,承担了梅龙沟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安置区建设EPC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为141户村民重建住房,新建防洪河堤、两座公路桥,以及安置区的排水、绿化等附属设施。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聘用了当地村民共同参与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他们由于灾害造成的收入减少困难。
  “我们红五月村损失很大,但没有一个人遇难,财产损失了不要紧,大家团结起来,在政府和中铁八局的帮助下,我们有了重建家园的必胜信心。”在中铁八局灾后重建项目部务工的红五月村村民袁成春说。

国企助力,灾后重建加速度

  沿着小金川河从中国熊猫大道(G350国道)一路驱车而上,来到半扇门镇梅龙沟泥石流发生的起点。放眼望去,当时阻断小金川河形成的堰塞湖已经完全排除,两侧的防洪河堤将河流紧紧地夹在中间,河水顺着国道边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与庄严肃穆的藏地圣山墨尔多山交相辉映,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科尔金中桥、5.5公里防洪河堤、110万立方米河道疏浚和场坪土石方建设任务,房屋工程施工正在加速推进。”在墨尔多山镇红五月村安置区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黄燕详细介绍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20年9月5日,项目部一进入现场,就积极对接相关单位,到受灾现场开展实地勘察,迅速做出了完善的设计及施工组织方案。为了在小金河下一个汛期来临之前完成防洪堤、桥梁、场坪等工程建设,确保受灾百姓早日搬进新家园,项目部员工以立说立行、不等不靠的工作作风,迅速组织各种资源进场。他们先后克服了施工现场点多面广、道路行车干扰大、混凝土冬季施工养护难、防洪基坑渗水严重等困难,今年4月28日,提前15天完成了河道疏浚和防洪河堤抢修任务,干出了丹巴灾后重建加速度。
  “中铁八局速度快、质量好。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24小时加班加点地帮我们恢复家园,大家都非常感激。”袁坤庭的妻子说。

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有力度

  丹巴县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瑰丽,曾被《中国国家地理》等30多家媒体共同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大力发展生态文旅产业,建设宜居丹巴”是丹巴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战略。但是属于高原地区的丹巴,生态也很脆弱,为此项目部更加严格要求,注重绿色施工,保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
  按照传统施工方法,修建河堤需要从外地运来大量砂石料。项目部创新方式,充分利用河道疏浚中收集的沙石,通过二次加工变废为宝,制成施工用砂石料,在恢复原有的河流生态同时,既不改变周边地形地貌,也不破坏原有植被。
  高原气候干燥少雨,是防火的重要地带。项目部主动成立了义务防火护林队,并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了多处“护林防火”警示牌,加强全员防火培训和应急演练,营造了全员关注防火、参与防火的浓厚氛围,织起了支持绿色发展的“安全网”。 王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