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3日
华发不减凌云志
——记中铁五局斐济中部道路维护项目部后勤经理马玉华
文章字数:1,643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在南太平洋的斐济岛上,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党员,他鬓染白霜初心不改,艰难险阻彰显本色,在境外新冠疫情蔓延、项目推进举步维艰的时候,带领团队拼搏奋进,协调各方力量化解难题,使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他就是中铁五局斐济中部道路维护项目部后勤经理马玉华。

不辱使命 一心向前

  2019年7月,即将步入花甲之年的马玉华自告奋勇,满怀激情踏上了海外施工一线的征程。
  初到斐济,那里雨水偏多、气候闷热潮湿,对于一直生活在粤北之地的他来说非常不适应。再加上项目建设工期紧、任务重以及语言不通导致的交流障碍,党建工作要怎么开展?这都给他的工作开展带来不小的挑战。
  他利用海外项目业余时间单调的条件,购买了相关书籍,一有空就学,不到半年就熟练掌握了日常的基本用语。如今,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党员,已能用英语跟当地人进行日常的交流。同时他还组织项目部的党员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集团公司“走出去”发展战略、公司的各项部署要求进行学习。
  为了尽快了解当地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俗,他与项目有关人员一道走访项目附近的村落,主动参加当地的一些风俗活动,并采购了来自中国的小零食,利用圣诞节日等,慰问附近村庄的孩子们,很快拉近与当地村民的距离,为项目后续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守土有责 勇挑重担

  2020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在全球蔓延,斐济也出现确诊病例。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的防疫经验并没有在当地引起足够的重视。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情形,马玉华带头主动担起责任,在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防范措施,并为大家演示“七步”洗手、戴口罩等措施的正确方式,还与翻译一同进行疫情防范的宣传,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同时,加强生活区、施工区以及机械机具的消毒频次和力度,建立了“天天测”微信群监控人员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发热等症状中外人员,立即隔离。
  他还积极加强与斐济政府、中国大使馆以及当地医院的联系与沟通,主动汇报疫情防控情况,获取支持和帮助。同时结合斐济国家和项目实际,制定了中斐双语的疫情防控指南,中斐员工一道进行科学防范,确保了项目防疫工作的有序可控。

迎难而上 再创佳绩

 
  中部道路维护项目部负责斐济中部区域道路养护工作,工期4年,工程分为日常性维护、计划性维护、紧急抢险工程三类。主要工程为道路维修、路面修补、桥梁维护、人行道修补、市政设施维护、清沟及除草等,项目管段长度达2400多公里。
  在当地新冠疫情有所缓解后,为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马玉华带领团队争分夺秒复工复产,每天都和生产副经理一起到施工现场,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坚持落实每日班前安全讲话制度,内容通过翻译进行传达,提高外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从而保证了在整个施工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工程质量也得到业主和当地民众的一致好评。
  在公司开展的“抗疫情、保增长,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项目除按计划完成当月任务的同时,还超额完成了业主临时增加的路面翻新任务,极大地改善了苏瓦市区Fletcher路、Princess路、Foster路等主要道路路况,为五局在斐济赢得良好的声誉。

不忘初心 彰显党性

  在日常工作中,马玉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加强团队协作,提高队伍的综合能力。因外部环境复杂,项目员工很多时候只能在工区内活动。他经常利用工作间隙与员工谈心,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和性格特点,收集员工意见建议,并给予帮助。遇到工作量大时,他会让食堂师傅多加一道家乡菜犒劳同事们,他自己也从来不搞特殊,生活上跟大家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样的宿舍。
  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他都会牵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动员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去年圣诞节,在项目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项目部还是为斐方员工发放了米、面、油、糖等慰问品,让项目中外籍员工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这些举措让项目氛围更团结、更和谐,让中外籍员工关系更紧密、更温馨。
  他结合中外籍员工不同特点,积极探索员工培养新模式,多次组织开展英语交流,现场安全等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在其带领下,项目中外籍人员的管理技能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呈现新局面。 赵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