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伟
讲党课既是 “三会一课” 制度的规定动作, 也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程。假若把讲党课比作烹饪一堂 “盛宴” , 那么讲好新时代的党课不仅要精心备好 “ 料 ” , 还 得 用 心 调 好“味” , 这样方可让讲者不倦、 听者不厌。
坚持 “党味” 选 “料” 。党课是传递党的知识、 进行党性教育的窗口, 在选题备课上必须坚持 “党味” 为先,围绕 “党” 字立意, 选取紧跟时代、 符合实际的课题。这就要求党课必须侧重宣讲党史党情、 党章党规等重点内容, 通过把中央精神、 上级精神、 企业实际相联系,做到精细配料, 确保不串味、 有营养、 不脱节、 长知识。不能简单把党课讲成业务研讨, 甚至变成会堂,让党课教育这盘 “精神大餐” 跑题偏题、 变质变味。
坚持 “辣味” 下 “料” 。要想党课 “解渴” , 还需摸准党员干部的思想脉搏, 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 再决定讲什么、 怎么讲。一堂好党课, 应该以启迪思想、 解决问题、 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要求主讲者对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 热点问题不回避、 不排斥, 真诚互动、 答疑释惑;敢于捕捉党员思想中隐藏的 “小病
灶”,开方用药,清除“病根”。事实证明,只有紧扣现实,因“需”讲课,党员干部才会愿意去听、主动去学、真心接受;只有带点“辣味”,直面痛点,才能真正发挥党课提神醒脑、提振士气 的积极作用。
坚持 “趣味” 烹 “料” 。 很多时候,党课不是听众不愿听,而是讲得不好听。新形势下,“念、听、记”的传统模式往往缺乏吸引力,容易讲成“台上舌燥、台下枯燥”独角戏。其实,政治理论并不代表干巴巴的表达,党章党规也不尽是冷冰冰的条文。把理论讲生动,把条文讲精彩,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需要功力,也需要魅力。这就需要讲者接地气、带土味、有生气,少一点“高大上”的空洞说教,多一些赶时髦的流行话语,既善于用大白话中讲出大道理,又善于用图文声像缓解“视觉疲劳”,就不愁党课受欢迎。讲者常讲常新,听者常学常用。唯此,党课才能收到让人坐得住、听得进、做得到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