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9日
乘坐火车的那些事
文章字数:1,435
  

李茂恩 中铁五局二公司

  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 作为一名铁路建设者, 亲历了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和变化。
  1981年, 18岁的我第一次离开家乡贵阳,坐火车去南京上学。记得出发的那天, 贵阳火车站的广场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候车室挤得水泄不通, 站台上摩肩接踵, 列车上塞满了人……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才把我推上了拥挤的列车。站在乘客之间的缝隙里,我想再看一眼站台上的父母, 可人群把每一个窗户都挡得严严实实的, 直到列车启动我都没能瞧见父母的身影。
  那时, 贵阳到上海每天只有一趟列车。改革开放之初, 渐渐已经有人开始出外打工。在南京读书那几年, 我每年都要两次往返家乡和学校。我清楚地记得, 1982年初放完寒假返回学校, 从贵阳经上海到南京, 我整整坐了三天三夜。当时只买到贵阳开上海的一趟春运加班列车, 从贵阳开出不久就一路“晚点” 。在那个年代坐过列车的人都知道,只要 “晚点” 就只有无条件避让 “正点” 通行的列车。有时在一个小站停下来 “让车” , 短则二三十分钟, 长则一两个小时。列车上挤得水泄不通, 两个人的座位坐三人, 三人座位坐四人、 甚至是五人; 过道上站满了人, 厕所门口、 车厢连接处也都挤满了人。那几天几夜,我担心用不了厕所, 除偶尔剥一个妈妈给我煮的鸡蛋吃外, 我没敢喝一口水、 吃一口饭。当我到达南京转乘轮渡、 公交, 再扛着行李包走剩下3公里路回到学校时, 整个人像喝醉了一样, 走路是晃的, 脚下是飘的。
  一晃过了10多年, 全国铁路的开行车次增加了不少, 平日里乘坐火车出行舒适了不少, 但在 “春运” 期间, 坐火车出行仍然是一件难事。记得1992年过完春节, 我和妻子从四川永川回贵阳, 列车就拥挤到很多车门打不开的程度。心急回家探亲的我们, 央求车上的人打开车窗让我们翻窗上车,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车之后, 发现车厢里拥挤到根本站不了人, 只好顾不得脏乱恶心就直接钻到座位底下躺着。直到列车到达贵阳, 我们才从座位下钻出来, 下车的那一瞬间, 我俩感觉空气从来没有那么清甜过。
  20世纪90年代中期, 全国各地到广东、浙江等地打工的人潮如流, 坐火车虽然还是很拥挤, 但随着铁路线路的不断修建, 列车车次不断增加, 火车不断提速, 出行的选择余地也大了许多, 出差、 回家探亲可以选择乘坐硬卧了。每次回到家, 亲人或邻居听说是坐卧铺回来的, 都很羡慕, 好奇地问长问短, 想知道火车上的床铺是什么样的。与80年代相比, 火车的速度快了许多, 从湖南衡阳到贵阳从过去的30多个小时缩减为10几个小时了。
  进入21世纪后, 国家铁路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路路网升级改造, 铁路复线建设, 高速铁路建设试验成功进入密集建设期,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乘车环境越来越好, 乘车体验也越来越舒适。似乎是一转眼间, 我们就坐上了动车、 高铁,人们的出行进入了高铁时代。
  记得2016年初, 我从上海乘坐刚开通不久的高铁回贵阳看望妈妈, 到家敲门告诉妈妈我回来了, 妈妈还不相信。当她打开门看到真是我回来了, 别提有多高兴。妈妈含着泪花说:“真的是平儿!你这么快就到家了! ”我算了算, 我到南京上学那会, 从贵阳到上海坐火车要 50 多个小时, 而现在只要 9 个小时。妈妈也高兴地不断念叨 “真快啊, 高铁太快了, 这回好了, 想你们回来, 你们一会就能到我眼跟前来了, 真好啊。 ”
  现在, 坐高铁从我们贵阳到北京、 到上海都只要9小时, 到南京10小时, 到长沙3小时,到成都4小时, 到昆明和重庆2小时……高速铁路带来了超乎想象的便捷。
  我常对同事们说:“咱们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我们要好好珍惜今天。中国的强大、 民族的自强, 这是中国近百年来的第一次, 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