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中铁五局二公司
我出生的四川达州市宣汉县, 是一个三面环水一面依山的小县城, 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是县城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小城很偏僻, 小城人的生活也很闭塞。20世纪60年代, 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去不久, 物资普遍匮乏, 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是配给式供给: 买粮要粮票、 买布要布票、 买油要油票、 买肉要肉票, 烟酒供应都要专门的票券。如何拼凑交换才能供得上一家人的吃穿用度, 成了主妇们的 “看家本事” 。
那时, 我们一家人一个月的供应肉食,还不够我们打一次牙祭的。对于孩子们来说, 能吃上肉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 就算父母的藤条, 也挡不住小孩子对吃肉的向往。布票供应也同样紧张, 全家人一年到头攒下来的布票基本只够做一套新衣服, 母亲无奈, 只能按老大的身材做, 头年老大穿, 二年老二穿, 等到了老三、 老四手上, 衣服早已失了颜色, 有的还打了补丁。提起童年没穿过新衣服这事, 即便现在说起, 我妹妹依旧心意难平。
衣食如此, 其他的自然就更不敢奢望了……这种记忆过于深刻, 时至今日, 我母亲仍然保留着囤积粮食、 吃饭 “五分饱” 的习惯, 这是在艰难环境中过日子所积累的生活智慧。只是到了现如今, 这个 “智慧” 已然落伍了, 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 人们总是挑选生产日期最近的购买, 放久了不新鲜, 很少有人再囤粮了。
那时, 我父亲是一名铁路工人, 常年都在外地奔波, 每年就只能休一次 “探亲假” 。我们总惦记着父亲回家探亲, 他从大山外面带回的五彩缤纷的糖果、 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水果、 各种新鲜有趣的小玩具, 那些从未见识过的 “西洋镜” , 成了我们对大山外面的世界最直观的印象。慢慢地, 县城里小商铺里有了我们可以挑选的漂亮裙子; 再后来, 父亲给我带回了一块 “电子表” , 我天天将衣袖卷到手肘上, 吸引着周围艳羡的目光。
时间慢慢地走过, 各种新奇 “玩意” 儿接踵而来, 让人应接不暇。我家逐年添置了收音机、 电视机、 照相机、 洗衣机、 冰箱……到如今, 层出不穷的新产品似乎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 再没有20世纪80年代时那种惊喜艳羡的心情。现在对于新产品, 人们往往也就好奇地关注一眼, 赞一声 “哎, 不错啊” , 考虑一下自己是否需要购买, 然后就回归常态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早已不再迫切, 真显出了几分 “大国子民” 的淡然来。
为了这种淡然, 中国人整整奋斗了七十年。在这个国家, 我平安诞生, 从容成长, 受教育, 习得一技之长, 成家立业, 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 这一切都源自于祖国的庇佑, 我爱她, 理所当然。生长于如此富强安康的中国,我们全家感到无比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