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31日
"老"隧焕新生
—中铁电气化局大瑶山隧道电气化设备改造攻坚记
文章字数:2,078
  10月23日10时17分, 经过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300多名技术人员210分钟 “天窗点” 封闭联锁施工, 京广铁路广坪段大瑶山隧道自动闭塞和联锁设备改造工程开通。
  2015年底, 三公司承担了京广铁路广坪段自动闭塞和联锁设备改造工程任务。该工程北起湘粤省界 (湖南郴州) 白石渡站与 (广东乐昌) 坪石站之间, 南至韶关直通场, 全线长 103.1 公里, 大瑶山隧道电气化设备改造升级是全线施工最难部分。大瑶山隧道全长约 14.3 公里, 1987 年 5 月贯通, 是当时中国最长铁路隧道和目前中国已通车最长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和世界第十大双线铁路隧道。 
  

强管理 控风险

  “看一眼, 头皮麻,‘盘丝洞’ 里的线都没有这么复杂” , 这是在大瑶山隧道内施工人员的真实感受。大瑶山地质结构复杂, 岩石风化严重, 断层众多, 涌水量大。三十年来, 隧道内铁路工务、 电务、接触网、 通信和电力等专业都进行过多次改造。内部管线密布、 设施种类繁多;空间狭小, 没有照明 (设施陈旧而废弃) ,施工环境恶劣。
  2016年4月, 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员工来到广东乐昌武水河畔, 在岭南开启了广坪段自闭改造工程攻坚克难之旅。大瑶山隧道改造施工内容中包含22个信号点、 66个轨道区段的设备换装和172公里光、 电缆敷设。
  京广线是众所周知的我国最繁忙的铁路线之一。隧道内, 平均3~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 每次给出的施工 “天窗点” , 仅有120分钟, 有效施工时间短、 安全风险大, 成为施工两个最大难点。
  “天窗点” 施工既要 “短平快” , 又要“稳精准” 。为此, 项目部由总工、 副经理带队, 详细排查每处工点, 逐一制定施工方案, 精确测量定位每一处设备, 并认真核对、 减少误差, 为施工提供准确技术数据。项目部结合隧道施工特点, 编制了《夜间施工保证措施》 《防洪应急预案》《风险控制点》 等安全卡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达18项, 为安全质量规范化、 标准化管理打下基础; 累计开展各类安全质量教育培训100余次、 组织消防及挖伤挖断电缆等安全应急演练8次, 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同时, 项目部通过安全质量隐患排查2.0系统, 形成施工全过程安全质量隐患排查、 上报、 监控、 整治、 验证、 消除、 考核闭环管理, 确保了安全生产有序可控。 
  

人苦战 勇过关

   “干的活儿没有走的路多, 干完这条线走路都健步如飞了。 ” 不少施工人员这样说。大瑶山隧道主洞长达14公里、 辅洞7公里, 辅洞只能单向进出小型车辆,而主洞内只能靠步行。从辅洞进入主洞各分散的工点, 作业人员往往要步行较长路段。每天的 “天窗点” 十分有限, 所有施工材料、 工具的进出基本靠人力搬运, 效率非常低。为了确保 “天窗点” 作业顺利, 作业人员往往要提前五六个小时就开始做施工准备。一个完整的箱盒作业, 至少需要3个 “天窗点” , 作业队人员的压力特别大。
  每当邻线的列车进入洞口, 洞内又会产生 “活塞风” 现象, 风力最大时, 人都难以自然站立。如果此时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隧道壁打孔作业, 那么作业范围内还会下起十多分钟的 “砂砾雨” 。即使他们都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 但是眼睛也根本睁不开。
  “洞子里, 灰尘大、 噪音大, 遇到煤车、 油罐车, 气味呛得人恶心。 ” 项目负责人说,“施工打孔的粉尘、 列车掀起的灰尘, 让大伙满身都是灰尘, 就剩两排牙是白的, 毫不夸张地说, 谁也不认识谁, 全靠声音辨认。 ”
  在这样的环境下, 项目员工发扬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的精神, 坚守 “苦战能过关” 的信念, 拼搏奉献, 安全完成了施工任务, 并且200多个 “天窗点” 要点施工全部按时销点。 
  

敢创新 解难题

  “大瑶山隧道有三多, ” 河南省建设行业 “十大工匠” 、 三公司信号分公司副总工黄红感叹。一是水多, 老旧隧道渗水点多, 常年排水不断, 出口处有一座小型的水力发电站; 二是道砟多, 由于隧道老、 旧、 长、 深, 经过历次整治和多年沉积, 内部道砟积累高度已与轨枕平齐; 三是管线多, 并且设施种类繁杂。
  信号施工中的电缆敷设一般采用开挖电缆沟的方式, 原设计方案为利用既有电缆沟槽进行置换。然而在这里, 由于 “三多” 等原因, 该方案实施异常困难。经过多次实地调查, 设在广坪项目的 “黄红创新工作室” 提出电缆壁挂方案, 即把需要埋在地下电缆沟里的电缆挂到隧道壁上。这个想法够大胆, 但实施起来真够难。
  方案难在被通过很难。在变更思路后, 项目部经过无数次与建设方各业务部门沟通协调, 然后建设方又召开了10多次专题方案会议研究和优化, 才最终通过, 其中项目员工花费了无数心血。
  方案实施也很难。壁挂电缆最重要的是电缆支架, 但市场上无成品可用。没地方买, 就自己造。“黄红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实地调查, 多次调整, 攻克了电缆壁挂高度、 安全距离、 电缆容量、 支架防锈、 挡板封闭、 承重需求等一系列难题, 经过8次大修正、 无数次小改进, 最终设计出满足施工需要的电缆支架。
  通过方案变更, 大瑶山全线信号电缆由7150副支架分层壁挂。该方案不仅确保了施工安全和工期, 更为大瑶山隧道内今后信号改造提供了一劳永逸的空中走廊。经过进一步研究、 改进, 经建设方同意, 隧道内信号设备也采取了同步壁挂方案, 既增大了安装限界, 又减少了开通后的过渡施工量, 降低直接、 间接成本不可估量。该项创新获得中铁电气化局 “晓林奖” , 目前已逐步在其他工程推广应用, 掀起了既有线长大隧道信号电缆敷设施工 “技术革命”。 刘艳君 卢云豪 刘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