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9年10月12日
小小文具映春潮
文章字数:1,361
  

马艳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

  开学前一天, 西安各学校门口热闹非凡, 周边的文具店里人头攒动, 挤满了学生家长, 都在为孩子开学购买崭新的文具。如同一种仪式, 每个学生家长都少不了这样做, 当然, 我这个当妈的也不例外。
  开学后第一个晚上, 我和女儿一起围在桌旁给新书粘书皮, 便向她讲起自己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包书皮的场景。“妈妈小时候上学包书皮的时, 爷爷就揭下往年的旧挂历, 会用剪刀对照书本尺寸裁剪好, 最后还要用毛笔写上科目、 姓名和班级, 才算完美收工。 ”“啊? ” 听了我的述说, 女儿惊了一下,“妈妈, 我们现在的书皮高级多了, 不用那么多工序, 省时省事又好看。 ”
  是啊, 包书皮用报纸、 挂历的年代过去了, 后来专用的包书纸也过时了。现在的书皮, 都是量体裁衣, 厂家根据教材的不同大小, 订制各种规格的书皮, 买回去直接粘上就行, 真是节省了太多的时间, 而且书皮的色彩丰富、 图案新颖, 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女儿把包好的新书放进书包。这书包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双肩包款式, 但是功能很多, 做工讲究, 有专门的3D设计, 可以分散重力、 保护脊椎, 还有防止磨损肩膀和后背的软垫。回想我们20世纪80年代上学的时候, 虽然也有了双肩书包, 但是农村的孩子还是购买不起, 依然要在开学前的那个晚上, 捧着新书, 守候在缝纫机旁,等待着妈妈用碎花布缝制成书包。女儿告诉我她的同学还有使用 “拉杆箱” 书包的,书包下面有轮子, 只要拉着杆子拖着走, 直接解放了双肩, 不需要背着重重的书包了。
  我的父亲听到了, 在一旁感慨:“真是时代不同了,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 女儿回头问: “外公,你们那个时候有文具盒吗? ”“爷爷上学那会是50年代, 哪有什么文具盒啊, 也不晓得文具盒是啥东西, 笔就直接放在布包里。 ” 父亲笑着回答。我也说:“是啊, 到妈妈上小学的时候, 你外公才给买了一个铁皮文具盒, 那是妈妈拥有的第一个真正的文具盒, 天天爱不释手, 都舍不得磕碰一下。 ” 女儿点点头, 一本正经地说:“那我也要爱惜我的学习用品, 好好学习。 ” 我笑着说:“你更要爱惜书包里的书,好好学习知识, 为祖国创造不一样的未来! ”
  当天晚上, 女儿的班主任特意在家长交流的微信群里发了一组老照片, 照片上的孩子们点着蜡烛寒窗苦读, 勾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回忆。我也想起了自己以前农村的教室, 红砖的墙面、 凹凸的桌面、 坑洼的地面, 我们也曾点着蜡烛写作业, 甚至是在煤油灯下写过作业……现在的教学楼已是焕然一新, 外观美丽大方、 教室宽敞明亮, 定制的桌椅、 塑胶的跑道, 还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舞蹈教室、 工程设计教室等, 课程更是丰富, 选修课也是应有尽有, 满足了学生文化课之外的需求, 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可能。在这里, 我们的祖国和社会培养了更多、 更全面、 更优秀的人才。
  为女儿准备开学用品的过程, 也让我感慨万千。如今, 孩子们的学习用品越来越精致, 各种功能、 各种材质的文具应有尽有, 家长也都尽其所能, 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小小的文具寄托的是家长对孩子学业进步、 茁壮成长的期盼, 承载的也是一代代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 小小的文具折射出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从贫穷走向富裕, 也印证了我们祖国的快速发展。
  虽然现在的条件好了, 我却常常让女儿 “忆苦思甜” , 教育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珍惜现在良好学习环境。“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相信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们必定会努力学习、 心怀抱负, 迈向光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