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成铁路修建于1952年7月至1958年1月,是沟通中国西北、 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一个十年建设阶段的重大成果之一。线路北起宝鸡,南至成都, 全长669公里。宝成铁路建设任务艰巨, 全线共有隧道304座、 桥梁1001座, 路基土石方达7000万多平方米, 按高宽各1米算, 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在中国中铁所属中铁二局 (原西南铁路工程局) 等单位以及兄弟单位建设者的艰苦奋斗下, 宝成铁路历时5年半时间建成通车,从而改变了 “蜀道难” 的历史面貌, 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在最初修建宝成铁路时, 考虑到受宝鸡至秦岭区段长30‰大坡道的限制, 加上采用蒸汽机车牵引, 牵引重量小, 导致行车速度慢、 运输效率低,原铁道部决定宝鸡至凤州段采用电力机车牵引。最初, 宝凤段电气化设计采用3000伏直流电气化, 后经过专家们反复论证对比, 决定改用工频单相25千伏交流制, 由第三设计院电气化处 (现中铁六院电气化设计院前身) 设计完成。通过边干边学、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宝凤段电气化铁路于 1960 年 5 月 14 日胜利建成。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成的第一段电气化铁路, 为我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 随着大西南建设的发展, 入川物资急剧增长, 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改造迫在眉睫。为提高全线的运输能力, 原铁道部决定分段建成宝成电气化铁路。1975年7月1日,宝成电气化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宝成线电气化铁路运营后, 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不断提高, 运输条件大大改善, 改用3台电力机车牵引后牵引重量达到2400吨, 运能提高了1.7倍; 年运输能力由原来的250万吨提高到1350万吨, 提高了4.4倍; 行车速度由过去的时速25公里提高到50—70公里。
宝成线电气化铁路的建成, 拉开了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自此以后, 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电气化铁路并成功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 从低吨位到重载、 从常速到高速的探索创新之路。
2018年1月, 宝成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资料由中铁电气化局提供
1.电气化列车穿山越岭行驶在宝成铁路上。
2.宝成铁路架线作业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