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08日
坚守在湿热的工地上
文章字数:624
  “这是我目前干过的最热的隧道, 还好有这些冰块, 要不真不知道该怎么干下去。 ” 7月31日, 在老挝乌多姆赛省那么县境内的空琅村隧道掌子面附近, 和同事们一起坐在由几十个大冰块摞成的冰堆上休息的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磨万铁路项目部开挖班工人王红说。
  从1999年开始, 王红就开始从事隧道施工, 参加过20多座隧道建设。他说, 空琅村隧道洞内平均温度高达45度以上, 是他干过的最湿热的隧道, 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隧道。曾经有人在这干了不到一个星期时间就称 “受不了” , 撂挑子走人了。而王红他们却留下来, 并创造了隧道单线月掘进186米的佳绩, 受到国铁集团的表扬。
  项目部为了改善工作环境, 购买了价值17万元的制冰机, 每隔6小时将生产的5吨左右冰块分运到3个掌子面。
  “你看, 我的工装都能出水了。 ” 王红一边说着, 一边脱下筒靴翻倒过来, 一股细小的水流从靴子里流出来。在掌子面工作不一会儿, 他们身上的衣服就会变成 “雨衣” 。长期穿着湿衣服, 容易患上风湿病, 于是大家干脆就光着膀子干活。
  说起防湿, 另一名工人邱立平笑着说, 夏天还要用电热毯呢。他解释, 现在是老挝雨季, 这次又已经连续下了三天雨。早上醒来, 被子上几乎能看到凝结的细小水珠。电热毯可以说是 “标配” , 大家几乎每天要用电热毯花1个小时烘烤床单被套, 否则潮湿的被子让人无法入睡。
  目前, 许许多多中国中铁员工正奋战在中老铁路沿线,他们和王红、 邱立平一样, 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困难, 但大多数人选择了坚守岗位。“能参加 ‘一带一路’ 建设, 我感到很自豪! ” 邱立平说。 任梅 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