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近2万公里的南美洲北部圭亚那,高温多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社会治安混乱。但中铁一局已在这里坚守了十年,先后参建了阿迈拉水电站进场道路、海墙工程等10多个项目,得到圭亚那政府和人民的一致好评。原圭亚那工程部总工程师Walterwillis称中铁一局是“最高效分包商”。
森林筑路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这就是我们在热带雨林里工作的真实写照。”中铁一局圭亚那公司总经理王毅伟说。
“我们2008年中标阿迈拉水电站项目,但因为路的问题,迟迟不能开工。”要修水电站,需要先修进入雨林的道路。这条道路长160公里,圭亚那承建,2010年开工。道路延伸进原始森林深处,由于自然环境极差,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圭政府先后3次更换当地承包商,历时3年,工程依然未能完工。
“这个项目是美国投资的,最后美方和圭方一起,邀请中方完成剩下的道路施工。”王毅伟感慨,“每天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困难。”
有施工上的难题。道路要跨越6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圭亚那每年有两个雨季,道路修在山腰容易被冲毁,中铁一局就将道路修在山脊上,但施工难度也加大了。
有运输上的难题。物资设备需要从距离施工现场约300公里的乔治敦运来,交通状况又差。原始森林里没有通讯信号,有时车辆被陷在砂地里后,只得等待目的地的人员根据时间差判断而组织的救援。
有采购上的难题。有些设备配件只能从国内空运,耽误时间。采购人员在外有时会遇到警匪枪战,甚至被抢劫、尾随。
与这些困难相比,毒虫蛇蚁更令人心悸。有一次,副经理何小明拿起搭在窗台上的裤子就穿,腿和脚腕被藏身裤子里的大蝎子蜇了。半个小时后,他的脸开始发绿,看东西重影,口吐白沫,陷入昏迷。“正巧那时我开车进营地,载上他,调转车头,就往回开。”现在回忆起来,王毅伟仍然心存恐惧。现为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负责人的高泽亮说,那天晚上风雨交加,路上还碰到一棵倒下的大树。几个人下车在树下挖了个坑,把车推了过去,大家身上都湿透了。“我们在路上就联系中国援圭亚那医疗队,到达后第一时间给小明注射了解毒药。凌晨3点多,他的烧才慢慢退下去。医生说,稍晚一点就来不及了。3天后,他才缓过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中铁一局仅用7个月时间,就将剩下的60公里道路建成了。
民心相通
现在,中铁一局承建的圭亚那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现场,到处呈现着一幅幅大干画面。大干状态的形成也来之不易。
这条道路穿越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区。既有道路拓宽改造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居民生活和出行造成短时不便,特别是临街的商户,不得不暂停营业,有的甚至需要拆除部分私有建筑和设备。刚开始施工时,有些居民比较抗拒。
有一家商店,店主叫默罕默德。“修路前要先修一条混凝土排水沟,得挖掉他店门前的排水土沟和木质临时便桥,因为桥断了商店就得关门歇业,他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找他谈的时候他见都不见。”项目商务经理汪惠强介绍。
工程不得不停下来。汪惠强和同事找来圭亚那工程部和社区有关负责人,与默罕默德座谈。大家一起告诉默罕默德,这条路修好后,人流量会增长,他的顾客也会随之增加,而且目前的排水沟是明渠,气味难闻,蚊虫滋生,到了雨季更是污水泛滥,新修的排水沟会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施工队还会为他搭设临时便桥,让顾客通过。
默罕默德最终同意施工。一周后,他的商店门口旧貌换新颜。默罕默德特别开心,主动找上门,为之前的行为道歉,还提出施工队可以使用他在道路沿线的一块空地。
通过努力沟通,中铁一局取得了居民和商户的理解,甚至当初一些极力反对中铁一局施工的人还变成了项目团队的一分子。
授人以渔
德莫拉拉东海岸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总监弗朗西斯科·佩雷斯对中铁一局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表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不仅重视速度,也非常注重质量,对工期抓得很严,对工人也很负责。”
“圭亚那技工很缺乏,有的工种甚至根本没有。如我们要建造精品路面,这里就找不到技术过关的平地机司机。”高泽亮说,“我们的办法是,从中国招技工,从圭亚那招普工,再由中国工人带当地工人。”
30岁的朗姆迪恩开始时被录用为小工,负责搬搬东西。慢慢地,中国领工员发现他做事认真,好学开朗,并且主动协助中国人与圭亚那工人沟通,于是传授给他很多技术。
“为了充分发挥朗姆迪恩的才能,我们破格提拔他为作业队长,给他配备了一支施工小队,开设了独立工作面。在中方培养下,这个团队掌握了技术难度更高的工法。”汪惠强介绍,现在,朗姆迪恩不仅个人收入在外籍工人中名列前茅,他带领的团队也涌现出不少优秀员工和团队管理者。
朗姆迪恩说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更自信了。“我是为一家国际性的大承包商工作,在这里的履历和学到的技术让我的竞争力大大增加,付出获得了回报,收入和职位也都有提升,这足以让我和家人自豪!”
授人以渔,随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圭亚那国家的发展也就更有了希望。而这些背后,也有着中国企业的一份贡献。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