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9日,中铁上海局建设者已完成玉磨铁路14标隧道掘进7471米,进尺占全标段隧道总长约1/3。
玉磨铁路14标横跨普洱市和景洪市,管段全长约25公里,其中隧道占91.78%,桥涵占3%。
2016年4月以来,他们扎根滇西南,以群山为伴,峡谷为邻,在玉磨铁路线上,用责任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赞歌。
一周23份报表
稍显腼腆的90后余毅,是中铁上海局玉磨铁路项目部的工程调度。每天4个分部1个梁场的施工进展、现场物资需求、生产资源组合,都要通过他用一张张报表和一串串数据呈现。这些数据最终会从滇西南的大山里传到中铁上海局六公司驻地昆明、集团公司驻地上海,为后方机关提供决策依据。
余毅来到这里是“受命于危难之际”。项目部刚进场1个月,原调度因不适应云南的湿热环境,身体出现问题,公司调余毅接盘调度任务。“我来的时候,调度工作啥都不懂,一样一样地学。”余毅笑着说。比较瘦,显得文静的余毅每个星期要把玉磨铁路14标4个分部和1个梁场走个遍。猛一听这很简单,不就是去现场看一下吗。其实这里是山高路远,一去一回要一整天。虽然项目部承建的铁路只有25公里长,但是修建的临时便道就达98公里。便道路肩松软,路面极狭窄,一边是峡谷,一边是山壁,偶尔对面来车,其中一辆就要慢慢地倒回会车点。云南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时一天内会下好几阵雨。这时在山路上开车就十分危险。有一回,余毅跟着司机走到半山腰,发现前面的路被急流冲毁了,他们就一直等到雨停,拿着铁锹等工具填补好道路,才提心吊胆地开过去。那一次从分部回来花了近5个小时。
哪怕再晚,余毅也要完成当天的报表等资料。他每天晚上6点收集各分部和梁场报表,晚上7点半参加现场碰头会,晚上12点前上传汇总资料到上级信息平台……一周下来23份报表,对于这些,余毅如数家珍。
保障质量强返工
一分部有位50多岁的老大哥周其仁,他是大伙儿公认的顶梁柱,大到驻地建设、隧道施工、队伍管理,小到水电维修、配件更换、员工生活,周其仁都会做,并且分部安排的事都能做得很好。
一分部驻地位于群山之中,大家的生活用水引自7公里外的山泉。有一天雨水裹着黄泥堵塞了引水管道,大家用水成了难题。傍晚,雨停了,周其仁背着工具包打着手电,沿着饮水管道逐段检修。饮水管道全部在丛林野草里,“暴雨之后常有野蛇爬过,一般人不敢晚上去的,”周其仁说,一般人就是去了,也不一定起作用,因为只有他最熟悉管道位置也最会维修水管。
作为现场施工员,周其仁管着麻栗坪隧道斜井正洞和出口施工的2家作业队伍5个班组76名工人。平时慈眉善目、笑态可掬的周其仁,在对待铁路质量安全管理的时候变得十分较真,不做丝毫让步。今年春节刚过,斜井队伍在一段隧道施工中出现欠挖,直接影响了二衬厚度。周其仁发现后,直接要求返工。带班人员口头答应,但事后以调不动工人为由撂了挑子。周其仁不依不饶,直接停供喷浆混凝土。工人们把周其仁团团围住争吵,机智的周其仁用手机给大家播放了隧道施工坍塌事故案例,血淋淋的视频稳住了大家的情绪,然后周其仁认真地跟大家分析隧道欠挖的危险。整顿半天,大家接受教育后,最终进行了返工。
相约庆祝首架时
“一想到自己参建了玉磨铁路全线最大的制梁场,内心是很有成就感的。”景洪制梁场33岁的副总工张腾云自豪地说。占地100亩的景洪制梁场将为玉磨铁路12标到16标5个标段供应1168片铁路T梁。10月8日,全线第一片T梁已在这里下线。
其实,原设计图纸上的梁场选址并不在这里,而在三分部旁边,那里是玉磨铁路12标到16标的中间地段。心细的张腾云经过研究发现,设计选址不是最佳方案,虽然是为5个标段运梁,但是各标段用梁并不平均,15标用梁最多,如果选在5个标段的中间,将来15标段用梁会受到14标段隧道未通限制。经过研究比选,新的选址方案得到了设计和业主的同意批复,最终设在西双版纳州关坪乡勐满村,解决了架梁受隧道工期限制的影响。
虽是副总工,但由于前期缺人,故而测量、放线、技术交底、施工方案等都成了张腾云的活儿。梁场副经理廖义说:“场地建设就是我们5个人带领干完的,包括征地拆迁,当时天天晚上累得全身酸疼。”在廖义的眼里,张腾云是最能吃苦最能分担的好兄弟。施工生产需要碎石,但是景洪周边甚至滇南地区都没有,只能远到600公里之外的广西文山采购,成本奇高。为了这事儿,张腾云连续一个多月四处奔波,比选采购方案,为梁场分忧。
“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总感觉累得值,等到全线第一片T梁成功架设时,我们得好好庆祝一番。”张腾云笑着说。
“深山里,大家太苦了,尤其是年轻的小伙子,我每次到分部都跟他们领导要求,一个月至少安排一次,让小伙子们出去放飞一下心情。”项目部书记马建国谈起员工的艰辛时说。
开工两年多来,先后有百余名员工由于太苦而离开玉磨项目。在马建国眼里,如今依然留在项目的人都是英雄,他们骨子里有着一股不向困难低头的韧劲儿。正是他们的默默坚守,玉磨铁路才在崇山峻岭中一米一米地向前迈进。 曹俊松 高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