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华铁路建设工地,有一位退伍多年的老班长,在他带领的班组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名农民工兄弟。作为一名劳务人员,他来到蒙华铁路后,凭着一股“牛脾气”,鼓捣出了自己的“土发明”,为项目节约了大量施工成本。他就是中铁十局西北公司蒙华铁路项目钢筋加工班班组长张治荣,人称“老班长”。
技术革新,他是排头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蒙华铁路全线推行“班组长安全质量责任制”,班组长扮演着“火车头”这一重要角色。老班长今年54岁,是一名有着3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带领的钢筋加工班主要承担郝家坪隧道和延安隧道9215吨钢筋加工任务。张治荣年龄偏长,有些图纸和技术方案一时半会看不懂。他就找来专业书籍,一页页翻,一条条记,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基本掌握了各项技术要点。
因工法调整的原因,钢筋加工时产生了2米多的边角料,老班长看着这些废料,打心眼里心疼。如何减少原材的浪费,成了老班长当时一块“心病”。带着问题,他一头扎进车间,狠心钻研,用心揣摩,连续几天蹲点观察,终于找到了“病因”:由于运输轮与出料孔间距过大,导致钢筋离开运输轮后无法继续运送至弯曲区。带着问题,老班长急忙跑去跟工程部的小伙子沟通,希望从电脑控制程序入手,在不改变钢筋尺寸的前提下,调整程序运行参数,将无法加工的边角料由后进入的钢筋顶进,可实现废料再利用。项目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废料减少了80%,老班长的“心病”也终于解决了。
他把项目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刻在骨子里,融入行动中。在工作中,他发现加工超前小导管,平均每周更换钻头超过20个,造成了一定的浪费。经过反复琢磨并和厂家沟通,他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稳定器加在钢管紧固端,保证了冲孔设备的稳定性,钻头周损耗降低到了5个。他的“土发明”给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干事创业,他是急先锋
作为班组长,老班长凡事都走在前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做,又凭什么要别人去做呢?”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工区有了新的技术规范,他第一个带头执行;下发了安全交底,他第一个学习;脏活累活,他第一个抢着去干;夜里加班,他第一个当值。老班长说:“大家最不愿干的活就是夜里喊着去加班。白天干一天活已经累得够呛,谁还愿意晚上加班加点的。”可是,现场那么多的隧道工作面,又赶上劳动竞赛,项目部生产任务催得紧,怎么办?他耐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大家抛家舍业地出来都是为了挣钱养家,谁会跟钱过不去呢。我们加班就有加班的工资,并且要轮换加班,既要让大伙有钱赚,也要休息好。”
老班长总是说,我们是一个班组,是一个团队,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什么活是干不好的。老班长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班组长的承诺,让这个团队的人心更齐,战斗力更强。
团结工友,他是有心人
如今,这群农民工兄弟就是老班长的新“战友”。老班长说“咱们农民工兄弟是最辛苦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我作为班组长,必须把他们照顾好”。加工车间都是和铁疙瘩打交道,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为避免工友带着情绪干活,老班长闲下来总是爱和工友们聚在一起,谈心唠嗑,及时了解大家的心理状态。当看到组员干活累了,就喊出来一起抽烟,开开玩笑。大伙乐一乐,再干活就更有劲了。
得知工友家里有困难时,他总是尽心竭力帮忙解决。2016年8月,老班长发现工友老李情绪低落,工作状态不佳,及时上前了解得知老李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儿女均考上了大学,还有患脑瘫的弟弟需要照料,困难的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当天老班长就联系队伍负责人,说明情况并自发组织工友们进行捐款。在老班长的带动下,队伍负责人主动承诺进行工资款预付,帮助老李渡过了难关。事后,看到老李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大伙都很高兴。老班长说“人心都是肉长的”把工友照顾好了,工作效率高了,项目效益好了,工资待遇也就不是事了。
作为一名老兵和共产党员,老班长张治荣充分发挥了“兵头将尾”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了农民工真正的贴心人、领路人和带头人,带领着班组成员打造出了一个心齐、风正、战斗力强的优秀班组。老班长并不特殊,在这条1800多公里的蒙华铁路战线上,还有更多这样默默付出的“老班长”。 张斌 周永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