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翻阅史料,在深圳响起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至今还让大多数国人耳熟能详。34年前,中国的第一高楼深圳国贸大厦,建设时用“三天一层楼”的速度,映照着特区急奔的脚步,也为工程建设者铸就了无限的骄傲。
一缕春风荡漾一池春水。特区深圳,一时成为全国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淘金地。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父亲,一位朝气蓬勃的小青年,就多次在至今已成为老古董的收音机里听到了深圳特区的呼喊,父亲澎湃的心,早已按捺不住,跃跃欲试。只可惜,爷爷奶奶再三阻拦,舍不得他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务农的父亲,空闲之余,只能在收音机里听到千里之外深圳特区的改革发展、经济腾飞、流行歌曲和众多他心之向往的“新名词”。
九十年代,父亲家里有了黑白电视,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深圳林立的高楼大厦时,父亲惊讶得合不拢嘴。外面的世界,在父亲的眼中,无限精彩,他很想出去闯一闯。由于我的出生,务农的家庭,早已是入不敷出,更催促了父亲外出打工挣钱。
虽然没能去深圳闯荡,但父亲还是毅然走出家门打工,为家里补贴开支,过年时总会带回一些老家从来没有过的东西。芒果,如今普通的热带水果,当时在家里成了稀奇。犹记得父亲说:“这是热带水果,是深圳那边的,空运过来的,价钱不便宜。”我已不记得那时自己将芒果核放在嘴里咀嚼了多久。母亲曾说过:“因为舍不得吃第二个芒果,结果被你放烂掉了。”父亲用的第一款诺基亚手机,听他说也是深圳出产的。
时光飞逝,家里也盖起了楼房,看上了彩色电视,用上了煤气,在县城买房……这一切,离不开父母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奋斗,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在一个微小家庭的投影。
工作后,我有幸入职中铁八局,成为一名走南闯北的建筑人。一次去深圳出差,拍了几张深圳标志性建筑的图片,回家后一边给父亲看,一边讲深圳如何繁荣。父亲一时没有回应,好似又在回想30多年前本想去深圳闯荡而未去成的遗憾。我建议父亲去深圳瞧瞧,父亲只是微微一笑,摇头道:“深圳房价好贵,消费又高……算了,就给心中留下一个美好向往吧。”
40年前,改革开放的号角,让父辈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萌芽、生长。深圳,成了他们心头的一面旗帜。 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