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8年08月08日
读书以养心
文章字数:1,217

□ 贺红莲 中铁大桥局六公司

  休假期间,我去新加坡访友,在华人聚集的牛车水,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书画琳琅满目。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蓦然回首,极具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诗意美景,就在这异国他乡的灯火阑珊处。 
  “这些年,在国外打拼,说的是‘鸟语’,赚的是外币,口袋越来越沉,心却越来越空。在这里能买到一些国内的经典文学书籍,下班后细细品读,养养心……”朋友道出了他的心声。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异国他乡穿行,生活富足,内心却有着人所不知的底气不足。唯有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中,才能找到心灵的自信和慰藉。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周国平说的这句话:我相信,在灵魂和灵魂之间,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阅读经典,就是跨越时空去寻找自己灵魂的亲人。
  读书养心是一种智慧,阅读经典文字,和李白一起望庐山瀑布,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和巴金一起观海上日出,和冰心一起感悟人生,和戴望舒一起寻找雨巷中那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心灵与文字共舞,心灵是情怀,文字是一种云烟的袅袅。阅读经典文字,如英雄挑灯看剑,美人春日看花,可以抒发纠结缠绕的情绪,可以拨开彷徨无措地迷雾,不亦乐乎!“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心灵却千疮百孔,越来越找不到幸福的栖居空间,更不知如何保持最初心灵的纯粹与安宁。为何?释忧愁,解忿怒,振精神,书房就是药膳房。皇甫军伟说得好: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好的文字,就像一颗颗金色米粒,养育着我们的心灵。文字的描述,是生活的美好盛开在心上;文字的抒情,是真、善、美等情怀的流淌;文字的发泄,是释放压力的灵丹妙药;文字的哲思,是对生命、对人生过程的思考……经典的文字,如春风拂柳,雨中白荷,雪中红梅,暗香浮动。它们充满诗情画意,明丽纯粹;充满深思,发人深省。
  究竟何为经典?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我想,最直接的一条,就是它们拥有温暖而强劲的力量,能长久不衰地体贴灵魂、拨动心弦,触碰我们情感深处,那最柔软最深刻的地方。它们能够跨越年龄和代际的鸿沟,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到先秦的诸子散文、诗歌总集和楚辞,再到汉赋、乐府词,唐诗宋词元明清小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中,流传下来的文学经典,经过大浪淘沙,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白岩松说:读书的目的是读到自己。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答案。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一榻清风书叶舞,半窗明月墨花香。”
  裁一片流云入茗,摘一朵山花下酒,烟火浓浓的红尘日子里,养一片春光,灿烂在心中。沉甸甸的生活,便会多出几分自在轻盈,多出几分灵动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