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8年04月04日
让“红线”管理不存问题
文章字数:936

□袁博

  当前,中国中铁上上下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铁路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要求,目的就是要牢牢卡住铁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红线”,切实强化项目关键环节控制,打造精品工程。
  所谓工程项目上的“红线”,其实就是施工现场的警戒线、作业人员的生命线、工艺规范的标志线,不可逾越。但是由于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施工队伍的差别、人员素质的差异等,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之中就容易使“红线”管理存在问题。笔者认为,让“红线”管理不再存在问题,必须从消除项目管理人员“三不”问题的现象开始。
  不想去查找问题。抱有这种心态的人,虽然穿着工装在生产一线走来晃去,貌似坚守岗位,却经常手中无事、心中无数、眼中无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待逾越“红线”的问题视若无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得罪人少干点事。对于这样的施工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更换他的思维就要及时更换他的位置,否则“班前喊话、班后总结”“领导带班、干部值班”等制度将形同虚设。这种现象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最大“红线”。
  不能去解决问题。有些现场管理者虽然能发现问题,但却不能及时消除隐患,主要有三类:一是惯性问题不解决。譬如对混凝土的裂纹、错台、色差,临边防护不到位,作业平台有空洞等常见问题见怪不怪而留下隐患。二是办事拖沓不解决。在各级质量安全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虽然列出了问题清单和责任矩阵,却不着急整改,让问题拖延过夜或反复“发作”而种下隐患。三是超出能力不解决。由于自身工作水平的限制,一时解决不了问题,却又不及时向上级汇报而埋下隐患。
  不会去思考问题。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技术在创新,我们承建的工程项目含“金”量也越来越高,肩负新使命,必然对项目管理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面前,在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管理经验下,必须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提前进行认真思考和研判,拿出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尽量避免或减少问题的发生。如果未能超前思考问题,防范潜在问题,对未可知的危险隐患就会无畏,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查找问题是责任,解决问题是能力,思考问题是智慧。如果在工程项目上解决了这样的“三不”问题,那么质量安全红线卡控管理中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