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中国中铁在西部地区首条一次性建成、一次性移交、一次性运营的地铁线路——成都地铁7号线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成都地铁迈入“井+环”线网时代。
在四年多的建设时间中,中铁城投集团创新投融资建设管理模式,为成都完善线网运营构架、引导绿色出行做出重要贡献。
“井+环”时代:引导绿色出行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2017年位列中国新一线城市榜首。在“一带一路”倡议驱动之下,中国将逐步实现由单一开放走向全面开放、由沿海开放走向沿海与内陆双向开放的时代。以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为使命的成都,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服务功能的愿望尤为迫切。
7号线是成都首条闭合环形线路,位于二、三环间居住用地最密集的交通走廊上,全长38.6公里,均为地下线,工程概算总额285亿元。全线31座车站,换乘站就有22个。沿线串联了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与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市域轨道交通放射线形成换乘关系。
7号线通车后,将有更多市民选择地铁出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绿色环保、美丽中国理念将会在城市交通出行中得到更加体现。这条盘活交通线网、还利绿色环保、提升城市形象的地铁线路,在中国中铁的椽笔下,在社会各界的瞩目中,成为成都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成网的标志性工程。
在7号线建设中,中国中铁创新城市配套工程建设理念,座市政桥梁、座下穿隧道,采取市政配套工程与地铁建设同步规划、设计、实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大幅提升了城市交通服务功能。
超强“大脑”:创新管理模式
崔家店有一个成都地铁的超强“大脑”——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COCC),作为全线网列车调度指挥和监控的“中枢”,其规模可接入2020年前开通的9条线路,远期预留接入23条线的扩展能力。
在7号线的建设管理中,也有一个超强“大脑”,负责统揽全线的投融资谋划、资源整合、内外协调、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那就是7号线的投融资建设管理单位——中铁城投集团和中铁成都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
在中国中铁的大旗下,中铁二院、工程设计院、科研院等7家设计咨询科研单位,中铁一局等14家施工单位,以及中铁装备、中铁物贸,均深度参与7号线建设,在地铁施工全领域、全产业链集中发力。
7号线参建单位多,一次性建设点多面广,科学整合资源尤为重要。指挥部理顺中国中铁系统各单位、各专业、各工序的协作关系,发挥“大脑”在资源配置中的统一调度作用,以中国中铁统一品牌意识将各单位紧密团结在一起。强化技术资源整合,发挥“设计、施工、科研、装备”四位一体优势,设计、施工、科研、咨询、装备单位无缝对接,抓好重大方案评审、地质补勘、设计优化、科研技术管理、四新技术运用等工作;加强资金、物资、设备集中管理,优化人力、物资、设备资源配置,提前准备物资材料,加强设备管养,结合工期缓急全线统一协调使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中国制造:展现实力担当
中铁成都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与中铁装备多次针对成都地质特点,不同区间穿越富水砂卵石层、镜透体细砂层、膨胀土层、淤泥填杂土层、黏土层、强风化泥岩、弱风化岩等复杂地层展开研发,制造出适合成都地质的盾构机。
7号线共投入31台盾构机,其中25台为中国中铁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盾构机。相对于国外厂家,中国中铁建立了更全面、快捷、优质的盾构机售后服务体系,提供适应性、灵活厚重的技改支持,突破了火车北站等多处既有线施工、盾构区间下穿城市重大构筑物等重难点,全线安全高效掘进59.18公里。
四季环线:彰显文化自信
中国中铁以“城市动脉、炫彩蓉城、历史文化、现代活力”为设计主题,挖掘“太阳神鸟”等古蜀文化标志性元素,将春、夏、秋、冬四季对应绿、红、黄、蓝四色,应用在全线车站装修中,通过提炼区域文化特色,个性打造艺术站点,使7号线具有了浓郁的蜀文化特色,展现出成都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
金碧辉煌的金沙博物馆站,随处可见的太阳神鸟装饰、九节玉琮造型、36米长的金沙文明艺术壁画,仿佛带您穿越到古蜀文明。太平园站的“银杏印象”、成都东客站的“三星堆文化”、理工大学站的“地质博物馆”、狮子山站的“李劼人故居印象”、驷马桥站的“驷马高车印象”、一品天下站的“美食印象”、九里堤站的“古堤旧事”等站点,均体现出浓郁的蜀文化风味。
伴随7号线的建设,中国中铁各设计、施工、科研、工业制造、物贸等参建单位品牌进一步彰显,在7号线获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个、全国绿色示范工地2个;4个车站获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奖;个项目被评为成都市安全文明工地;个项目被评为中国中铁安标工地。 志彬 程橙 金阳 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