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8年01月10日
绝不能丢下自己的灵魂
——《悲惨世界》人性之光赏析
文章字数:1,136

□曹俊松 中铁上海局三公司

  “是啊,只差我的灵魂。我的全身哪儿都快活,但灵魂深处仍然黑暗……”
  深夜,读完长达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悲惨世界》,心中无限感慨。大师维克多•雨果高超的叙事技巧给每一个读完这本巨著的人应该都留下了深刻印象。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富有故事的偏僻小城,令人心酸的巴黎贫民窟,针锋相对的庭审现场,纵横交错的地下管网,高谈阔论的上层沙龙,医院、教堂、街巷、墓场、战场、酒馆、树林、绿地等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含。
  1828年构思,1845年下笔,1861年完成,雨果的《悲惨世界》当之无愧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文学著作之一。它深邃的思想如同一盏长明之灯,在世界文学走廊里,映照并温暖着无数读者的心灵。
  主人公冉阿让一生孜孜追求灵魂救赎,最终离开了“到处都在受惩罚”的世界,灵魂伟大催人泪下。当他抛出了“从前,为了生活,我偷了一块面包;今天,为了生活,我不愿意窃取一个名字”,泪水润湿了我的眼眶。农民出身的冉阿让为了一块面包坐了19年牢,从而变成了一个苦役犯。出狱之后,处处碰壁,他决心向社会复仇。在一次偶然中,冉阿让得到米里哀主教感化,他彻底洗心,决意做一个好人。故事在这里转了弯,后来他更名改姓,开办工厂,成为富翁,还因多行义举当上市长。优越的物质条件为冉阿让的灵魂能否经受考验埋下伏笔。遇到穷困的芳汀和可怜的珂赛特,冉阿让慷慨解囊,帮助孤苦伶仃的母女二人。正如书中所言:人类最神圣的慷慨,就是为别人赎罪,人性何其光辉,何其崇高!
  然而,冉阿让灵魂净化之路绝非坦途,视法律为天命的警察沙威登场了。沙威苦苦追踪失信多年的苦役犯冉阿让,当冉阿让得知了沙威在追捕,他竟然挺身而出,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身份,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为了兑现对芳汀的承诺,冉阿让在去监狱的路上又一次逃脱,并救出了珂赛特,带着她进入修道院。后来,大革命中年轻的共和党人马吕斯与长大成人的珂赛特恋爱了,这引起了主人公内心的妒恨。大师在这里巧妙地安排了一连串的故事情节,让冉阿让最后冒着生命危险在错综复杂险恶横生的巴黎城市下水道中救出了珂赛特的恋人马吕思。人性的光辉再一次显现,然而这并不是高潮,故事又把自己险些再度入狱的沙威交给冉阿让来处置。冉阿让没有枪决昔日的仇敌沙威,而是将他释放。
  主人公灵魂的升华没有就此止步,故事的高潮发生在马吕思和珂赛特结婚之后。这对真心恋人终成眷属让内心伤痕累累的冉阿让可以获得一个安享荣华的机会。但是,这让他“内心感到自己可耻”。最终,冉阿让选择了正直,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良心的赦免”。主人公走了,但是他灵魂深处求真求善的人性之光永照。一个流着泪忏悔的罪人在天上所得的快乐,比一百个穿白衣的善人还更能获得上天的喜爱。
  在漫长而仓促的人生里,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圣徒冉阿让一样,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丢下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