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委内瑞拉首条高铁工程开工,中铁四局成为股份公司参建单位之一。员工们深知这项工程在拓展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干好铁路,更要把中国优势产能、先进技术、企业品牌以及中国的优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有趣的是,委铁项目把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行事风格、两种生活方式,串在一起不断交融碰撞,擦出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火花。老朱和Mancha的事迹,就是这诸多故事中的有趣片段。
今年49岁的朱师傅本名朱德荣,在中铁四局委内瑞拉北部平原铁路项目部管后勤。一米八的个头,有人喊他“老朱”,也有人叫他“阿朱”,委内瑞拉人则直呼他“ZHU”。也不知道是晒的,还是原来就这么黑,老朱和皮肤黝黑的委内瑞拉当地人有一拼;两条不甘平凡的浓眉毛,一舒一蹙恣意的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他在驻地的委国人中很出名,他有点“抠”、有点“急”,按我们中国的俗话说,就是勤劳节俭、风风火火。
朱师傅的买卖“算盘”打得精准。后勤部的每笔采购都是朱师傅与委国商贩间的一场“斗智斗勇”:NoNoNo,muchplata……(不行,太贵了)”朱师傅总是蹙起眉毛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软硬兼施”再来上一招“欲擒故纵”,几个回合下来,商贩们不得不对这个“小气”的中国人妥协。慢慢地,委国人都知道了中铁四局项目部有个“ZHU”,懂行情会砍价但人品无可挑剔。
由于赴委签证办理不畅,后勤部人手少而工作多,开工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只有朱师傅一个人负责所有的后勤工作。生活物资的采购和三餐供应、营地维护和重大接待……一项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显示了他的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本色。
而Mancha是委内瑞拉铁路K31至K39公里段的施工协调队长的跟班,他是委内瑞拉当地人,他的肤色比老朱更“黑”。
Mancha第一次跟项目打交道就是代表当地工会来找麻烦的,说周日不能剥夺工人的休息权。即使工人自愿坚持工作,州劳工部也得出具合法手续,得有救护车、医生、安全员在场。当时的项目书记当然知道这些,但也满腹“苦衷”。中国人办事讲效率,讲因地制宜,何况委铁施工还在抢进度,加班加点在中国人是常事,委国工人得顾全大局,不加班不行。他们就在这样的文化冲突中争执起来。最后还是监理喊停,才止住了这场纷争。
令人惊奇的是K31至K39公里这段工程开工后,Mancha竟然成了中方建设者的同事,真真的“冤家路窄”。
委内瑞拉是典型的资源型国家。油价高的时候,政府大搞高福利,老百姓都不怎么干活,全靠国家养着。现在市场油价下来了,国家顶不住,老百姓也没好日子过。Mancha属于脑子转弯快的,慢慢地跟中国人学会了“勤劳致富”的道理,知道丰衣足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
2014年初,四局承建的远在奥迪斯400公里之外的东部海滨石油重镇——拉格鲁斯港炼油厂改造项目吃紧,需要建立一支“服从命令,作风过硬,技术娴熟,能打胜仗”的当地“特种部队”。Mancha等9名当地人作为核心人选前往该地开展工作。
Mancha他们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低效率局面,“特种部队”控制了挖机、吊车、罐车、压路机等主要设备,从装卸倒运机具材料,到控制挖基进度以及浇筑时间都能主动加班加点,核心工序受控后,带动和加快了钢筋加工、安装钢筋构件、立模拆模的节奏,让一度怀疑“红旗还能扛多久”的管理者,看到了越来越亮堂的曙光。“特种部队”也完全做到了同中国人一样能征善战,不停歇地工作直到灰头土脸看不清楚面容为止,直到眼圈发青和异常困乏而罢,所有人都不怀疑这支“特种部队”打好歼灭战的决心与力量。
项目进度就在Mancha他们的带动下,一点点地推至闭合。参建者们无不感慨,就算委国的经济好不了,Mancha他们也不愁没饭吃,因为他们跟着中国人学会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最光荣”。
委铁工程干了八年,老朱和Mancha,一个中国人,一个委内瑞拉人,他们都是千千万万高铁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们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故事中的一个。他们把“中国梦”和委内瑞拉人民的铁路愿景融为一体,谱写出一曲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建共享的时代乐章。 王晶 程宏亮 江龙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