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媒体融合以及新闻舆论工作多次做出重要讲话。
早在2013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质媒体,一度是我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阵地。毋庸讳言,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现在传统媒体发展步入困境,影响力逐渐在降低。不管我们如何依依不舍,报纸媒体的作用正在迅速减弱是不争的事实,甚至有报纸即将消失的论断。
如何从困境中走出来,党中央关于宣传思想、新闻舆论、网络信息等方面的一系列讲话和论述以及政策,特别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的决断,给我们指明了打造强大的党的新闻舆论阵地的工作方向,即研究新媒体,融合新媒体,并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的新闻理论引领新型新闻舆论阵地建设。
一、坚持推动媒体融合,实现传播效果提升
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着各自天然的优势和劣势,从目前情况看,他们还将长期共存。我们应该适应新的形势与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他们的融合,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党的新闻舆论阵地更加丰富、灵活。
目前,学术界对媒体融合的解释并不一致,有的认为是不同媒介形态的组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报;有些认为是不同作业模式的结合,如将报纸与手机等终端通道结合起来;而有的则认为是为信息增加输出平台,实现最广泛的传播。总之,普遍认为的媒体融合可以理解为“不同媒介形式间界限的打破”。
近年,在报纸邮寄速度较慢的情况下,《中国中铁》编排数字报网络版、开办微信公众号,对新闻的及时传播和上级党委精神的快速传达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但我们也认识到,目前这样的媒体融合还是简单的相加,还应进一步研究新媒体的表现形式,通过适应各种媒介形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提升。如长篇文章发表在微信上时可以编辑得更短,并适当增加一些超链接,供有兴趣的受众阅读;报纸上只发了文字的,微信上可以同时发图片、影音文件等。
可以用跨媒体互动形式改善报纸传播方式。与网民互动是新媒体传播宣传的一个特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在自己平台上实现互动。目前,《中国中铁》在微信公众号上已初步实现了这个功能。
提倡分享式传播,扩大宣传覆盖面。目前,微信有了“朋友圈”功能后,分享式传播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途径和一大特点。报纸在自己开设的网页、微信公众号中,可以提供链接,以实现内容一次编排、多媒体传播、多渠道发布,以丰富的内容和先进的手段占领新闻舆论阵地。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今年3月,刘云山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调研时指出,要把正确导向要求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各方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保持主流媒体的品格和风范,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是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盛行也导致了舆情监控难度的加大,其中也包括极少部分新闻工作者道德观念崩塌等原因,使一些虚假报道、攻击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消息时有出现,对我们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这是基于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作为党的新闻舆论阵地,就要坚持党性原则,坚定信念,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让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得更开、更远、更广,这是党的新闻舆论阵地的天然使命。
《中国中铁》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领导下的内部报纸,是国企党组织整体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宣传党中央指明的改革方向,理直气壮地宣传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研究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做好舆论引导,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企业宣传工作打造一流的新闻舆论平台。
三、解决“本领恐慌”问题,建强新闻工作队伍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不日新者必日退”。在传统媒体遭受新媒体巨大冲击的情况下,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舆论工作有新的认识,从技术上掌握新媒体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技能。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高科技在民用方面的运用和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互联网市场分析预测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6.3%。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可以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新的媒介形式,就有新媒体。新闻舆论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掌握不了新媒体的工作方式,必须会丧失庞大的工作对象,丢弃工作阵地,弱化新闻舆论的引导力。
为此,新闻工作者要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要成为“全媒化”“复合型”的新型媒体人才。要熟悉图像、影音文件的录制和编排,以及相关计算机软件、微信等媒介的运用,这些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基础。当然,媒体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报纸内容与新的表现形式的简单相加,不是在新媒体上对报纸内容的简单复制。新闻工作者更要懂得互联网思维,要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如“微时代”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特点;要研究网民的特点,如全民化、快阅读等特点,从而将报纸内容改造为适应新媒体特点与网民阅读习惯的形式。
四、坚持内容为王,做优融媒产品
媒体融合后,产生融媒体采编发平台,生成融媒产品。增强传播力是媒体融合的目的,而传播力是由传播价值而决定。媒体融合后新闻的传播力、影响力,最终仍是以融媒产品质量决定的。所以,我们在从事融媒产品创作时,始终要坚持“内容为王”,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及新媒体传播特点,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优势互补,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坚持用真实性维护报纸的权威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各种自媒体的产生,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大为丰富起来,但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这些新闻或完全造假,或人为策划,或片面报道,形式不一,但给新闻的公信力带来极大损伤,甚至引发负面舆论潮,如“纸馅包子”等假新闻,给不少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心理阴影”。在这一点上,传统媒体记者基本受过正规的职业训练;传统媒体平台,如报纸、电视台等,所受的政府相关方面的监管也更严格,所以在新闻事实的把握上也会更加谨慎。当然,传统媒体如出现虚假新闻,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将更大。长期以来,在我党领导、管理下的报纸,根深蒂固地在公众面前树立了信息可靠准确的形象。在新媒体盛行的形势下,报纸更要将传统的“可靠”形象发扬光大,用真实性继续巩固和提高自己信息真实的权威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强大的、正确的舆论导向。
巧用深度报道克服纸媒传播速度短板,加大报纸的吸引力。深度报道是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新闻事件的一种方式。刨根问底是人对事物求知的天性,受众总想弄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以及影响。而新媒体往往迎合了快阅读的特点,发布消息在时间上以最快速度让受众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并没有时间深入采访或写作,传播的信息往往以动态消息为主,并在网站等页面上实行标题滚动式播报。因此,报纸可以做好深度报道,以达到受众全面了解事件的目的,从而增强报纸的吸引力。
总之,媒体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融合新闻生产的新模式,我国传媒界称其为“中央厨房”,美国人称为“全媒体中央指挥部”。融媒产品从媒体手段的简单相加,到内容和形式的真正相融,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探索。我们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在宣传思想、新闻舆论、信息传播等方面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传统媒体,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巩固和壮大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夏宜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