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21日
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章字数:1,208
  6月7日,正是高考的第一天,叶子阳,这个中国中铁隧道局的一名普通员工,在众多莘莘学子走入高考考场的同时,走进了他人生的特殊考场——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上午11时28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这袋造血干细胞搭乘高铁被送往北京,输入一名重症白血病患者体内,点燃了患者生命希望。消息传来振奋人心,让商合杭五标项目全体参建员工倍感欣慰。
 
  灾后重建埋下“感恩”的种子 

  6月8日上午,躺在安徽省立医院11楼血液科病房内,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叶子阳目光平静而坚定。“我没啥感觉,挺好的。”叶子阳笑着宽慰身旁的母亲。听闻儿子将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父母特意从四川绵竹赶来。
  2008年汶川地震的那一刻,叶子阳正在绵竹城南中学上体育课。大地颤动,剧烈到根本无法站立。他和同学们下意识地蹲在操场上,一动不敢动。不远处,教学楼墙壁上的瓷砖一块块剥落,从高处砸落。家园被夷为平地,他目睹一批批解放军在废墟里抢救伤员。同一时间,正在山上装修房屋的舅舅,则被一个柱子砸倒,造成了骨盆粉碎性骨折。“舅舅后来辗转送往成都、上海的大医院治疗,都是国家负担的费用。”叶子阳说。亲眼看着地震灾区一点点重建起来,或许从那时起,一颗“善”的种子开始生根。
  9年后,叶子阳望着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汩汩流入储血袋。殷红的血液顺着手臂静脉,汩汩地流入导管,再经过血细胞分离机,能“救命”的造血干细胞便一点点流入透明的储血袋中。只不过此时,袋中的液体呈现出温暖的粉红色。
 
  3个多小时采集完救命干细胞
 
  9年后的今天,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叶子阳成为中铁隧道局集团商合杭高铁(太和段)建设中的一名测量员。
  “亲历汶川地震,让领悟了生命的脆弱,更学会了感恩。”这名23岁的小伙把今天所做的一切更视为回报。叶子阳说,他从上大学起就开始无偿献血,也正是在献血中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手续,于是毫不迟疑地留下了血样。
  今年3月,正在商合杭高铁工地上工作的叶子阳接到了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一名北京的白血病患者相匹配。
  据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医生皖湘透露,叶子阳是五天前入院,接受干细胞“动员”。每天早晚,医生会为叶子阳注射一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以便将造血干细胞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中。
  6月7日,个小时,一袋21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叶子阳成为全国第6517例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承载着生命希望的造血干细胞立即被安徽省红十字会人员送上北去的高铁。 

  北京白血病患者接受移植 

  “我是一名普通军医,突然患此重病及多次化疗、复发,使得我的身心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重创。痛苦和绝望了许久,终于等来了中华骨髓库的好消息,找到了相合的无血缘供者。你给我阴霾的生活带了希望的阳光。”
  在病房内,身患白血病的受者通过红十字会向叶子阳转赠了感谢信。
  “上初中时,我的好朋友就因白血病离世。他学习特别好,差一点能参加中考了。”叶子阳说,在好兄弟的葬礼上,全班同学哭作一团。时隔多年,能够帮助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军医,让他倍感宽慰。 宿志强 梁红祥 肖茂良 王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