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0日
走进东帝汶
文章字数:3,025
  □ 兰溪 郝树占 股份公司总部 中铁一局

  一
 
  3月6日,经印尼巴厘岛中转,又在印度洋上飞行了两个小时,我们一行终于抵达东帝汶首都帝力机场。从北京出发时,冬装还未褪尽,而这里已是热浪滚滚,穿上短袖。
  第二日,我们从帝力飞往东帝汶南部城市苏艾。办理登机手续前,我好好打量了一下这个东帝汶唯一的国际机场。说是国际机场,却是很简陋。一圈日光灯围着的拱形屋顶,与服务柜台一样,颜色有些斑驳掉落。寥寥几排候机椅,不多的人,让我不禁想起国内偏僻县城的长途汽车站。
  飞机很小,只能坐十九名乘客。东帝汶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航空公司,只有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的四家航空公司在运营,仅与新加坡、印尼和澳大利亚三国通航。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境内多山,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面积为14874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在120万左右。这个国家曾经灾难深重,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其后荷兰、英国、日本、印尼等都曾对东帝汶殖民统治或直接占领,二战后澳大利亚也曾负责管理东帝汶一段时间。近四百年,这里战争和流血冲突不断,直到2002年在联合国的帮助下,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才正式成立,成为本世纪第一个新生国家,也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共和国之一。因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也缺乏执政经验,建国后,东帝汶虽然政局基本稳定,但也数次发生社会骚乱及军队叛乱事件。
  东帝汶属于自己的发展起步很晚,现在各个城市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路网,即使有路也是土路,崎岖难行。中国在东帝汶建国当天就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与东帝汶建交最早的国家。长期以来,中国给予了东帝汶大量无私的帮助,包括农业技术传授、矿产资源调查、医疗援助等。目前,东帝汶政府正致力经济发展,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而我们此行的目的,正是去中铁国际中海外——中铁一局联营体正在施工的东帝汶第一条高速公路——苏艾高速公路现场采访。
  飞机飞得很低,碧蓝的印度洋、白浪扑刷的岸线、葱郁的山岭,还有飞机起落架的轮胎,都清晰可见。飞机上不禁用手机,我也不断地将这些美景保存了起来。接近苏艾,俯看到蓝顶白墙的板房以及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同行的人告诉我那就是联营体正在修筑的工程,顿时,我忽然有了在异国他乡立刻就要见到分别已久亲人的激动和兴奋。
 
  二
 
  从机场出来乘车十几分钟,便见一些椰子树掩映着的砖砌院子。院中旗杆上悬挂着中国、东帝汶两国国旗以及中国中铁旗帜,联营体项目部到了。
  整齐的板房、平整的道路,游泳池、篮球场,这个院落相对当地来说,可谓是“豪华”建筑。更为重要的是,我看到这里的年轻员工个个朝气蓬勃,使院子里充满了阳光,散发着活力。
  离此不远处是世界文化遗产SuaiLoro村。村民住的,更准确地说像是棚子。房顶是用草盖的圆形或者四面锥体,四周挂着草帘子或用木条子围挡。这里天气热,孩子们除了在学校统一服装、穿着鞋子,其他时间基本光着脚丫到处跑,不少孩子还打着赤膊。当地人尚武,来到此地要尽量避免冲突。遇有婚丧或教会活动的车队,必须停靠避让,不得超车,要尊重他们的习俗。当地百姓对中国人比较友好,一些孩子遇到中国人总会竖起大拇指并大声叫着“果哩嘎”“果哩嘎”(德顿语,朋友的意思),他们看起来总是很兴奋、很快乐。路过当地的学校,我看到他们穿着统一制式的黄色短袖、绿色短裙短裤和脸上灿烂的笑容。东帝汶社会现代文明进程起步较晚,但看着这些快乐的孩子,谁能说这不是东帝汶的花朵和未来的希望。我不禁邀请兴奋的“花朵”们与我照了一张合影。
  联营体临时码头就坐落在SuaiLoro村海边。不要看这个一堆乱石垒成的突入海中的简易平台,它在苏艾高速公路建设中可是“功不可没”。3月7日傍晚,装着最后一批钢筋的驳船冒着大雨驶到码头。一年多来,全线所有钢筋、水泥等物资及近500台(套)各种施工设备都是通过这个码头卸装后再转运到各个工点。而最初的设计,物资设备要先运到东帝汶唯一的港口——帝力港。帝力港到施工现场有190多公里的山路。经过联营体做工作,当地政府同意了联营体在苏艾海滩自建临时码头,从而国内工程设备及大部分物资通过海运方式直接运到了目的地,有效解决了材料设备进场难题,节约预算支出1000万元人民币。
  离临时码头不远的地方,有两处遗址或遗迹不得不提。一处是建于17世纪的SuaiLoro海边监狱,有几间用石块垒成屋子,包括地下室,是当年葡萄牙殖民者用于关押反抗者所用,如今已成被茂密的树林和花草掩映的废墟,但斑驳的墙壁上,东帝汶人民的耻辱和反抗精神依稀可见;另一处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初的一口油井,最初是由葡萄牙承包商修建,在这里一直无偿使用当地劳工,所生产的原油运往葡萄牙。1975年印尼入侵东帝汶时,由于印尼本国不缺石油,才停止了这口油井的生产。如今油管已锈蚀,油管周围满是黑色的油污……

  三
 
  虽是东帝汶第三大城市,苏艾市区最繁华的中心地段和国内相比,也就相当于一个乡镇集市。这里几家稍大一点的商店,竟然都是中国人开的。东帝汶没有发行货币,通用美元。当地的物价比较高。这里卖东西不用秤,蔬菜一美元或两美元一小堆或一小把。卷心菜两美元一个,小苹果一美元两个。豆类等杂粮用类似过去我们喝水用的搪瓷杯子量着卖,一美元三四杯。
  毛主席曾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中国人仿佛天生就会当农民种菜,在项目驻地四个分部和联营体项目部,这些走过五湖四海的中铁人,都开辟了自己的菜园子。当地的太阳毒辣,他们为蔬菜支起遮阳网。菜园子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餐桌。
  这里的石斑鱼、龙虾、螃蟹等,要比国内便宜很多,并且绝对是野生的,不过遇到较大的比较少,经常碰见的也就是当地人骑着摩托车在车把上挂着的几串小鱼。虽然这里也看到一些热带水果,但其数量、品种、品相、口感就远不及国内了。据说现在中国农科专家正在当地帮助指导他们改进种植技术。
 
  四
 
  苏艾高速公路是东帝汶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16年年初开工建设。这条路设计全长155.68公里,双向4车道,共分4个标段。我们联营体承建的1标(其余3个标段尚未招标建设)线路全长30.36公里,合同金额2.98亿美元。
  联营体实施属地化建设管理,在施工中按照东帝汶《劳工法》和惯例招募、培养、使用当地员工。起初,他们主要就是搬运物资,干些杂活。随着工程的逐步展开,联营体招募了汽车、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等技工,还根据需要在当地员工中自行培养了钻机、电焊、钢筋加工等多方面技术人才。目前,当地员工已成为施工现场的主力。
  刚开始,当地员工大多数没有什么技能。一部分人的组织纪律性也比较差,上班想来就来,不想来也不请假。就他们而言,上班可以迟到,但下班要准时。即使来早了,也要到点才干活。他们日常习惯光脚走路,开始很多人上班也穿着拖鞋。在中方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不断的安全、纪律教育培训下,现在这些情况都有了明显的改观,逐渐形成了“中外员工齐努力,施工生产步步高”的良好氛围。至3月中旬,项目已完成投资1.06亿美元,占工程总量的36%。
  在推进生产经营的同时,中国中铁海外员工始终不忘履行社会责任。为百姓建桥修路、为学校平整操场、为医院修建供水管道、赞助公益活动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当地主流媒体多次进行报道,为中国中铁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东帝汶不少国家领导、政府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公司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解决了大批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提高了当地员工的工作技能和收入,为拉动地方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高速公路正不断向前延伸,一条东帝汶人民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就要在中国中铁人手中建成。
  面对这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我们真心祝愿:民富国强,安定幸福。